△《乾坤凿度》·二卷(永乐大典本)
按《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颉注凿度》二卷,后以郑氏所注《乾凿度》有别本单行,故亦称此本为《巛凿度》。程龙谓“隋焚谶纬,无复全书,今行於世惟《乾坤二凿度》”者是也。其书分上、下二篇。上篇论四门四正,取象取物,以至卦爻蓍策之数。下篇谓坤有十性,而推及於荡配、陵配。又杂引《万形经》、《地形经》、《制灵经》、《蓍成经》、《含灵孕》诸纬文,词多聱牙不易晓。故晁公武疑为宋人依托,胡应麟亦以为《元包》、《洞极》之流。而胡一桂则谓汉去古未远,尚有祖述,有裨《易》教。评骘纷然,真伪莫辨。伏读御制《题乾坤凿度诗》,定作者后於庄子,而举《应帝王篇》所云“儵忽、混沌”,分配乾坤太始,以推求凿字所以命名之义。援据审核,折衷至当。臣等因考《列子》、《白虎通》、《博雅》诸书,皆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为气、形、质之始,与《凿度》所言相合。独《庄子》於外篇《天地》略及“泰初有无”之语,而其他名目,概未之见。则儵忽、混沌,实即南华氏之变文,作《凿度》者复本其义而缘饰之耳。仰蒙圣明剖示,精确不刊,洵永为是书定论矣。按《七经》纬皆佚於唐,存者独《易》。逮宋末而尽失其传。今《永乐大典》所载,《易》纬具存,多宋以后诸儒所未见,而此书实为其一。谨校定讹阙,釐勘审正,冠诸《易》纬之首,而恭疏其大旨於简端。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
《易经图释》·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定之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易经辨疑》·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问达撰。问达字天民,江都人。前有康熙己未广平冀如锡《序》,称其得力於阳明良知之
《仲氏易》·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
《易经大旨》·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唐龙撰。龙字虞佐,兰谿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
《易经贯一》·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金诚撰。诚字闲存,华亭人。是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
《卦变考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守谕撰。守谕字次公,鄞县人。天启甲子举人。是书成於崇祯癸未。大旨以卦变之说出於汉
《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文炳撰。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授高唐州州判,终於泗州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周易爻物当名》·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巷战死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
《周易通论》·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字厚菴,安溪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是书综论《易》理
《周易辨》·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浦龙渊撰。兹编因《系辞》“包犠氏王天下”之文,遂谓六十四卦无一非帝王师相之事
《易就》·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世淳撰。世淳字中明,嘉兴人。万历戊午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之乱,城破巷战死。赠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