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注》·十卷、附《伤寒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内府藏本)
《伤寒论》十卷,汉张机撰,晋王叔和编,金成无己注。《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则无己所自撰,以发明机说者也。叔和,高平人,官太医令。无己,聊摄人,生於宋嘉祐、治平间。后聊摄地入於金,遂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丙子,年九十馀尚存。见开禧元年历阳张孝忠跋中。明吴勉学刻此书,题曰宋人,误也。《伤寒论》前有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上序,称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能考正。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先校定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三方(案:一十三原本误作一十二,今改正),今请颁行。又称自仲景於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云云。而明方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则诋叔和所编与无己所注多所改易窜乱,并以序例一篇为叔和伪托而删之。国朝喻昌作《尚论篇》,於叔和编次之舛,序例之谬,及无己所注,林亿等所校之失,攻击尤详。皆重为考定,自谓复长沙之旧本。其书盛行於世,而王氏、成氏之书遂微。然叔和为一代名医,又去古未远,其学当有所受。无己於斯一帙,研究终身,亦必深有所得,似未可概从屏斥,尽以为非。夫朱子改《大学》为一经十传,分《中庸》为三十三章,於学者不为无裨。必以谓孔门之旧本如是,则终无确证可凭也。今《大学》、《中庸》列朱子之本於学官,亦列郑玄之本於学官,原不偏废,又乌可以后人重定此书,遂废王氏、成氏之本乎?无己所作《明理论》凡五十篇,又论方二十篇,於君臣佐使之义,阐发尤明。严器之序,称无己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燥有阴阳之别。讝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浅深之类明云云。其推挹甚至。张孝忠跋亦称无己此二集自北而南,先以绍兴庚戌得《伤寒论注》十卷於医士王光廷家,后守荆门,又於襄阳访得《明理论》四卷,因为刊版於郴山。则在当时固已深重其书矣。
《如宜方》·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艾元英撰。元英,东平人。始末无考。此本为三山张士宁所刊。前有二序,一为至正乙未林兴祖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窦汉卿撰。卷首署燕山窦汉卿。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以疡医行於宋庆历
《医学管见》·一卷(通行本)明何瑭撰。瑭号柏齐,怀庆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谥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通行本)旧本题明李中梓撰。凡金石部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穀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
《图注难经》·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世贤撰。世贤字天成,宁波人,正德中名医也。《难经》旧有吴吕广、唐杨德操诸家注。宋
《水牛经》·三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未详何许人。原序有云,唐则天垂拱二年八月,收得水牛有病证。造父奏言,水
《儒门事亲》·十五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金张从正撰。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兴定中召补太医,寻辞去。事迹具《金史
《卫济宝书》·二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列其目为一卷。世间久无
《医学源流论》·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其大纲凡七,曰经络脏腑,曰脉,曰病,曰药,曰治法,曰书论,曰古今。分
《济阴纲目》·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关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是书
《大本琼瑶发明神书》·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旧本题赐太师刘真人撰,不著其名。前有崇宁元年序,则当为宋徽宗时人。然序称许
《司牧马经痊骥通玄论》·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有三十九论,四十六说。於马之病源治诀,简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
《河间六书》·二十七卷(通行本)明吴勉学编。勉学字肖愚,歙县人。是编裒辑金刘完素之书,凡《原病式》一卷,《宣明论方》十五
《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采喻昌《尚论篇》及各家之注为之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
《四圣悬枢》·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谓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於岁气,世皆以小儿之痘为胎毒,非也。
《仁端录》·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徐谦撰。其门人陈葵删定。谦字仲光,嘉兴人。葵字荩夫,武水人。是书专论治痘诸法,分别
《肘后备急方》·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晋葛洪撰。洪字稚川,句容人。元帝为丞相时,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迁
《运气易览》·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论,所衍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