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永康人。自号真一子。仕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其事迹未详。杨慎序古本《参同契》,则以晓为道士。考王建之时,杜光庭尝以道士授官。晓为道士,亦事理所有,但未知其据何书也。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云云。今案其书多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后来言炉火者皆以是书为鼻祖。《隋书·经籍志》不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始有《周易参同契》二卷,《周易五相类》一卷,而入之五行家,殊非其本旨。晓序谓伯阳先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桓帝时,复以授同郡淳于叔通,遂行於世,而传其诀者颇鲜。其或然欤?至郑樵《通志艺文略》,始别立《参同契》一门,载注本一十九部,三十一卷。今亦多佚亡,独晓此本尚传。共分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独存於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撰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晓自作前后序,阐发其义甚详。诸家注《参同契》者以此本为最古。至明嘉靖中,杨慎称南方有发地中石函者,得古文《参同契》,以为伯阳真本,反谓晓此本淆乱经注。好异者往往信之。然朱子作《参同契考异》,其章次并从此本。《永乐大典》所载《参同契》本,亦全用晓书,而以俞琬诸家之注分隶其下。则此本为唐末之书,授受远有端绪。慎所传本,殆丰坊古《大学》之流,殊荒诞不足为信。故今录《参同契》之注,仍以此本为冠焉。
(案:《唐志》列《参同契》於五行类,固为失当;朱彝尊《经义考》列《周易》之中,则又不伦;惟葛洪所云得魏伯阳作书本旨,若预睹陈抟以后牵异学以乱圣经者。是此书本末源流,道家原了了,儒者反愦愦也。今仍列之於道家,庶可知丹经自丹经,易象自易象,不以方士之说淆羲、文、周、孔之大训焉。)
《含素子麈谭》·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朱清仁撰。清仁号怀白,别号含素子,黄州人。流寓南昌为道士。此书分条劄记,而以类分
《文子》·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案《汉志·道家·文子》九篇。注曰: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案
《延寿第一绅言》·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宋愚谷老人撰,不著名氏。其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所引前
《亢仓子注》·九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
《列子》·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周列御寇撰。前有刘向校上奏,以御寇为郑穆公时人。唐《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曰
《真诰》·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梁陶弘景撰。弘景有《刀剑录》,已著录。是书凡运象篇、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
《金丹大要》·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致虚撰。致虚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已著录。金丹二字,其源即出於《参同契》巨胜尚
《易外别传》·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俞琬撰。其书以邵子《先天图》阐明丹家之旨。考《先天图》传自陈抟。南宋以来,无不推
《真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尝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袁淑真撰。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其里贯则未详也。其本亦分三篇
《实地论》·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有永乐乙酉自序,称养和子题。不知何许人也。上卷二篇,曰一宗,阐寡欲延年
《鹤林类集》·(无卷数,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道士郭本中、步履常同编。以述其师周玄真之灵异者也。玄真字元初,吴县人,居玄妙
《疑仙传》·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隐夫玉简撰,不著名氏。诸书或引作王简,字形相似,莫能详也。亦不著时代。中卷朱
《老子说略》·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仪礼郑注句读》,已著录。《道德经解》者甚多,往往缴绕穿凿,自
《翊圣保德传》·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王钦若撰。钦若爵里事迹具《宋史》本传。初,澶渊之役,钦若忌寇准功,以孤注之说进。
《道藏目录详注》·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道士白云霁撰。云霁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人。是书成於天启丙寅。以道藏之文,
《阴符经讲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夏元鼎撰。元鼎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永嘉人。是编以丹法释《阴符》之旨。卷末附内外
《玄品录》·五卷(两淮监政采进本)元张雨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后也。年二十馀,弃家为道
《胎息经》·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幻真先生注,不著名氏,亦不著时代。经与注似出一人。大旨本《老子》谷神不死一章,而畅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