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性。
本书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性德是情深不寿的**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掀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里。
《纳兰词全解(白金版)》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纳兰词》,书中设置了注释、赏析、点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及作家境况全面地展示出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其精华。《纳兰词全解(白金版)》数百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山水景物等,与文字相辅相成,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
序言
**次读纳兰词究于何时,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次被纳兰词深深吸引却是记得颇清楚的。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高考已毕,北上入学报到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无绪之中,拿来一本词选,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竟看到了纳兰性德的那首《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于是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且行且吟,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受了几多山程水驿,来到了北方,再也听不见故园低低的呼吸了,眼前是一更的风、一更的雪和茫茫的夜。于是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性德是谁,这首词好处在哪,却无甚心思注意到。
如今想来,这些做法固然有些孩子气。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恰如纳兰《少年游》中所言:“称意即相宜。”当然,纳兰这句说的是爱情:深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常常要问:“你喜欢我什么啊?”答案其实真的颇简单,爱就爱“称意”这两个字啊!看着你,眼睛觉得舒服;听到你,耳朵觉得舒服;摸到你,手指觉得舒服;闻着你,鼻子觉得舒服……就是称意。称意了,便即相宜了。然而以此解释我们缘何喜欢某一首诗词,我以为尚不足也。
诗词是有意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直指人的心灵和灵魂,与我们的情感*微妙之处相联,与人类的生命节奏相关。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朦胧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荷香之淡淡、杨柳之依依。
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每逢此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甚高明。然而,对于这两种心灵韵律的契合,我们并不总能详加体察。诗人本人风花雪月的故事,爱恨情愁的演绎反而更能打动我们。然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共振、情感的牵结、灵魂的交谈。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对于纳兰来说,尤是如此。
严格说来,纳兰的词是“仿”出来的,若依启功先生的说法:“唐前的诗是淌出来的,唐朝的诗是嚷出来的,宋朝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三百多年后我们进入纳兰的心灵世界:其“绝域生还吴季子”式的诚,“天上人间情一诺”式的真,“情在不能醒”式的“索性多情”,如斯种种至情至性,拨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根“一往情深深几许”的琴音,让我们为卿痴狂,“共君此夜须沉醉”。
正是在这种有些无来由的“喜欢”中,我买来了中华书局出的《饮水词笺校》,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然而有一点辛苦、一点不习惯,大概是文字是竖排的缘故吧。两个多月过去了,稿子也写得差不多了,可是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这位公子竟在何处呢?是在淅沥的风雨中,寂寂的金井旁,为伊人葬落花?还是在月明星稀的渌水亭畔,清风徐徐的合欢树下,与朋友赏花观荷?抑或在深秋的黄昏,萧瑟的西风中,怀揣一卷诗词,按剑垂鞭,慢慢地走进那半透明的深深的蓝里……然而不管在何处,就是“喜欢”,诚如一位网友所说:想去为他伤,为他悲,为他痴,为他狂,“爱”上他,是颇容易的情,一如清澈见底的溪水,照出每一个人的灵魂。譬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譬如“当时只道是寻常”,譬如“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相遇总是太美。至情如纳兰者,倾其一生,苦苦诉说,却不脱离殇二字。《楚辞》中云:“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人的生命存在,从未永恒,总也无法超越这个平常的字眼。然而我们还有相知,一如三百年后,我们与纳兰结缘,听他,懂他……
《中国近代史(插图升级版)》内容简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再现觉醒年代的发展探索,重走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从鸦片战争到
诗说唐朝:那些诗人那些事儿(全四册) 本书特色 畅销书作家 西周私塾创始人西岭雪 携双重身份推出新作沿诗人的岁月沉浮品煌煌大唐的绣口诗章抚摸千花万珠下的韵律轮廓...
田园书-冯杰散文 本书特色 1.《冯杰散文:田园书》为冯杰先生在大陆出版的**部散文集,其他几部散文作品皆在台湾出版。2.《冯杰散文:田园书》承续的是明清小品、...
2016中国杂文年选 本书特色 2016中国杂文年选,精选了2016年度国内公开发表的杂文作品,较为全貌地呈现了此年度杂文创作的广度、深度与高度。2016中国杂...
可爱的中国 本书特色 为什么要读红色经典?这是党中央的号召。习近平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承。他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
《善的历程》内容简介:《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与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所作的,首先是一种历史的诠释。当然,诠释
泰戈尔诗选-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
唐宋词审美谈 内容简介 中国的诗歌发展至唐代而达一以高峰。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却正在悄悄兴起,以一对到了宋代,它能够取代诗的崇高地位,成为有宋一代*有特...
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本书特色 精选2015年中国优秀文学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笔优美、意境深远的精短美文,集结成集,包括陈忠实的《我去你来无尽意——怀念贤亮...
永久的错觉 本书特色 赵钧海编著的《永久的错觉》为原创文集,分为“荒凉的记忆”和“行走笔录”两辑,包括数十篇原创散文,文笔含蓄隽永,值得人们阅读。其中主要收录了...
三国如何演义 本书特色 人们早已注意到史家叙史与小说家讲史之异趣,前人对某些个案亦有深入研究,但鲜见对史书与小说全面系统的互文解读。本书是专门讨论史家与作家“三...
《转型人: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人的迁徙式生存》内容简介:该书稿以东部地区N市的J报为例,从媒体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分析互联网时代融
夜之族 内容简介 “刘墉浪漫期作品选集”共五本,收录了我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五种风格,补上了我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的一个空白。人生过半,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
孙犁诗歌剧本选 本书特色该书主要选取了孙犁的诗歌、剧本作品。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孙犁的创作题材,遍及多个领域,小说、散文、理论评论、诗歌、戏剧等等。孙犁的诗,个性...
花间集精赏 本书特色 本书遴选了温庭筠、韦庄、薛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的经典词作,典雅流美,格调高雅。轻轻翻开花间词的词卷,便是千年之前窸窸窣窣的往事。读一首...
孤独书 本书特色 《孤独书》是“长安新诗典”丛书之一。李小洛以独特细腻的视角选择了这一批创作中的代表作,在艺术表现力上充分展示了女性气质...
人间有味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汪曾祺经典散文之闲情野趣卷,以闲适美文为主题。其中《味是故乡浓》精选汪老谈美食的精彩篇目,令人有大快朵颐之乐;《此间有真趣》是对烟火人...
非常魏道 本书特色 《非常魏道》是当代作家魏剑美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在内容上分为四辑:**辑为“非常魏道”,针对交友、婚姻、饭局、球迷、表演等作了不同角度的...
溯影老上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新民晚报》副刊“上海珍档”专版中刊载的30篇反映老上海的历史风貌和都市情景的文章。汇30篇文章,讲30...
老根儿人家 本书特色 本书并非有什么猎奇心理,也不是琢磨家族的隐私,主要是想通过这些“老根儿人家”反映北京的文化底蕴。老根儿人家 内容简介 由于“老根儿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