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和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逻辑史开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于李约瑟问题,一直有这样的解答:中国古代科学缺乏逻辑传统或逻辑理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了中国古代在明代以后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以来,我国古代科学的传统发展止步了,这是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以为,这些原因的主体,既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特性与内容,更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而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知识的转型。事实上,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数学那里更能得到体现。中国逻辑的“推类模式”从本质上看更具演绎性,而不是所谓的辨证性。一方面,中国逻辑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从一个角度看,中国逻辑的“推类”思想与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数学形成了以“推类”为主导推理类型的固有逻辑思路,并且持续到宋元时期。演绎性的“推类”在刘徽时代就已经发展很高的水平,到宋元时代,从秦九韶的工作来看,此时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推理不仅已经开始具有公理化特征,而且仍然以“推类”为基础,公理化的特征未能为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相反“推类”的思想与方法在明清数学家那里还在广泛应用。那么,是不是“推类”的思维模式阻碍明清数学跟上世界数学发展的步伐的?我认为不是。因为从宋元数学的高度发展来看,在“推类”仍然是数学家应用的主导推理类型前提下,出现了多方面思维模式的创新,如秦九韶的程序化和公理化思维模式,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如果被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有可能极大地推动数学的发展,也许可像当今吴文俊先生那样,但这种情况没有及时出现。总之,明清数学的落后,究其原因,不在于数学自身,而在于社会原因: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封建经济、社会的零需求,而且明清时期“八股取仕”之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因此,所谓“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中国传统数学在明代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假定是值得怀疑的,中国逻辑不是阻碍中国传统数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数学自身逻辑思路也不是制约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原因。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而且对中国古代其它成体系的科学而言,中国逻辑都产生了影响。一是对于中国古代农学而言,中国古代发达的农学在其理论阐述中十分注重推类范式的应用:把天人感应作为*高的推类前提;把比类、类以合类作为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的基本方法;把易数推类作为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范式。二是对于中国医学而言,易数推类为中医科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认识自然、机体(肌体)、疾病的方法。不仅取象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而且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三是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而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与发展深受易数推类逻辑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是积极的,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独立成型的科学中,都有一个定型而普遍的逻辑思维模式:先归类,然后比照某个类别,*后推延或推演出结论。这一个思维模式的逻辑特性就是墨家推类逻辑的基本思想,从这一点看,不仅验证了中国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生成基础,具有巨大的普适性,而且说明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模式作指导,并不缺少“逻辑”。总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在应用“中国逻辑”,而且是在发展“中国逻辑”,中国近代科学的落伍于世界科学的发展,至少与逻辑没有直接关系。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汉族,男,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导师:何向东教授)和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崔清田教授),哲学博士,教授,曾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70篇,被CSSCI、SCD、EI收录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收录200多篇,CNKI被引700多篇次,论文H指数达到12;出版著作、教材16部,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20多次,其中省级奖励10次;2009年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2011年获得“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在逻辑学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以下研究方向开展工作:一是中国逻辑史。注重中国古代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的交叉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等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了《中国古代数学及其逻辑推类思想》等著作,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填补了中国古代逻辑史和中国古代科学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交叉研究空白,得到了我国著名数学史学家(前中国数学史理事学会理事长)郭书春教授高度评价;同时,指导硕士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7篇。从2007年起任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二是认知逻辑与知识管理。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关注,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专家,在我国率先提出全面系统开展因果归纳逻辑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应用研究,引起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指导逻辑学研究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8篇和博士论文1篇(西南大学协助指导),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了《广义模态逻辑及其应用》(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知识逻辑学导论》等著作。从2010年起任中国逻辑学学会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是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特别注重逻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在教育逻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出版了《教育逻辑学引论》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2010年当选第一届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菜根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修身、劝世、明智、齐家、治平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历史相传的经典名句和至理名言。菜根谭 目录 上集***则 001 第 二则 00...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的一部遗作。书中对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1898—1911年间11种哲学译稿(署名7种、未署名11种),进行了详尽周密考订和评...
读懂《老子》 本书特色读懂《老子》以“道”的形式,用逻辑辩证的思维,言简意丰的文字,阐释世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思想...
禅宗十日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禅宗有很深的研究,厚积薄发,以简驭繁,用通俗的文字汇为成一本内涵广泛的禅宗面面观。通过灵山法会上的“拈花微笑”,从“达摩禅”到“...
庄子的快活-[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以庄子的思想解读当今社会,庄子的快活,王蒙的道理。《庄子》外篇个性化解读,社会俗事都染上庄子的逍遥、王蒙的思辨,富有超越时...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 内容简介 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觉支,是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以“三十七道品歌词...
元音老人自述我原名李钟鼎,一九0五年生于安徽合肥市,行年九十四岁。幼年就当地书塾读孔孟遗教,尝思世人生从何来,死往何所?
中世纪哲学-(上下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布面书脊,商务印书馆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 主编和译者均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欢喜-处事秘笈 本书特色 ☆星云大师*畅销的励志经典;☆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历时四年写就,句句有味,字...
天下父母——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 本书特色天下父母的心声——孩子就是全世界! 饮誉文坛的文学名家、拳拳儿女倾情巨献。令千万儿女潸然泪下的心灵读本。 父...
读禅悟人生 禅是一杯茶 品味有清香 本书特色 古人有诗言: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禅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明心见性、豁达空灵,才能使人拥...
汤用彤讲佛学 本书特色汤用彤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本着“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学精神,其文字对今人...
普列汉诺夫读本 本书特色 普列汉诺夫,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早期参加民粹主义运动,19世纪80年代转入马克思主义阵营,写作了...
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二、国内政治对传统佛教的中击在中国佛教受到国际社会挤压的时候,国内的统治阶级也没行对佛家采取宽容的政策。佛教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政治...
彩图全解鬼谷子-超值全彩白金版 本书特色 《彩图全解鬼谷子(超值全彩白金版)》堪称“中国**奇书”,它以谋略为主,兼通军事,也是我国历史上**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
庄周-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特色 在中国古代智慧巨星之中,庄周无疑特别耀眼。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聃关于“道”的理论,形成一整套瑰丽的哲学理论体系,**次勇敢地揭示奥秘世...
礼记-儒家的理想国 本书特色 《礼记》过去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书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外,还有更多有关正常生活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
心经新诠 本书特色 “五四”以来,极端唯物论和文化西化论的盛行,摧毁了国人固有的家国意识、宗教意识和人文传统,华夏成为一个文化流浪的民族。何新的《新诠》源于中华...
禅典今品 内容简介 禅作为独特的东方文化蕴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禅,以其玄奥而质朴的人生智能,出神入化,魅力无穷……数千年来,面对这座奇光异彩的精神殿堂,追随...
读国学用国学 本书特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中国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