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和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逻辑史开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于李约瑟问题,一直有这样的解答:中国古代科学缺乏逻辑传统或逻辑理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了中国古代在明代以后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以来,我国古代科学的传统发展止步了,这是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以为,这些原因的主体,既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特性与内容,更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而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知识的转型。事实上,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数学那里更能得到体现。中国逻辑的“推类模式”从本质上看更具演绎性,而不是所谓的辨证性。一方面,中国逻辑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从一个角度看,中国逻辑的“推类”思想与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数学形成了以“推类”为主导推理类型的固有逻辑思路,并且持续到宋元时期。演绎性的“推类”在刘徽时代就已经发展很高的水平,到宋元时代,从秦九韶的工作来看,此时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推理不仅已经开始具有公理化特征,而且仍然以“推类”为基础,公理化的特征未能为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相反“推类”的思想与方法在明清数学家那里还在广泛应用。那么,是不是“推类”的思维模式阻碍明清数学跟上世界数学发展的步伐的?我认为不是。因为从宋元数学的高度发展来看,在“推类”仍然是数学家应用的主导推理类型前提下,出现了多方面思维模式的创新,如秦九韶的程序化和公理化思维模式,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如果被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有可能极大地推动数学的发展,也许可像当今吴文俊先生那样,但这种情况没有及时出现。总之,明清数学的落后,究其原因,不在于数学自身,而在于社会原因: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封建经济、社会的零需求,而且明清时期“八股取仕”之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因此,所谓“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中国传统数学在明代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假定是值得怀疑的,中国逻辑不是阻碍中国传统数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数学自身逻辑思路也不是制约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原因。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而且对中国古代其它成体系的科学而言,中国逻辑都产生了影响。一是对于中国古代农学而言,中国古代发达的农学在其理论阐述中十分注重推类范式的应用:把天人感应作为*高的推类前提;把比类、类以合类作为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的基本方法;把易数推类作为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范式。二是对于中国医学而言,易数推类为中医科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认识自然、机体(肌体)、疾病的方法。不仅取象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而且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三是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而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与发展深受易数推类逻辑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是积极的,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独立成型的科学中,都有一个定型而普遍的逻辑思维模式:先归类,然后比照某个类别,*后推延或推演出结论。这一个思维模式的逻辑特性就是墨家推类逻辑的基本思想,从这一点看,不仅验证了中国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生成基础,具有巨大的普适性,而且说明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模式作指导,并不缺少“逻辑”。总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在应用“中国逻辑”,而且是在发展“中国逻辑”,中国近代科学的落伍于世界科学的发展,至少与逻辑没有直接关系。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汉族,男,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导师:何向东教授)和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崔清田教授),哲学博士,教授,曾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70篇,被CSSCI、SCD、EI收录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收录200多篇,CNKI被引700多篇次,论文H指数达到12;出版著作、教材16部,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20多次,其中省级奖励10次;2009年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2011年获得“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在逻辑学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以下研究方向开展工作:一是中国逻辑史。注重中国古代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的交叉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等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了《中国古代数学及其逻辑推类思想》等著作,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填补了中国古代逻辑史和中国古代科学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交叉研究空白,得到了我国著名数学史学家(前中国数学史理事学会理事长)郭书春教授高度评价;同时,指导硕士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7篇。从2007年起任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二是认知逻辑与知识管理。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关注,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专家,在我国率先提出全面系统开展因果归纳逻辑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应用研究,引起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指导逻辑学研究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8篇和博士论文1篇(西南大学协助指导),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了《广义模态逻辑及其应用》(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知识逻辑学导论》等著作。从2010年起任中国逻辑学学会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是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特别注重逻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在教育逻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出版了《教育逻辑学引论》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2010年当选第一届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 本书特色 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曾发生过两场涉及西方古典文史的论争:一次关于古希腊修辞学,一次关于古典隐微论。这两场论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伟大的织匠 本书特色 我们一生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是命中注定?或者,一切都只是偶然?本书告诉我们:无论是排队时的偶遇还是父亲*后的遗言,无论是一个随机的电话还是读...
诸子百家名篇诵读 本书特色 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神奇效验的文化营养品,以资读者滋补身心、涵养性情,培育精神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编的这...
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 本书特色 蒋重跃编著的这本《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共收二十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组七篇,是围绕着黄老之学这个主题展开的;...
本书原名Japan:AnAttemptatInterpretation,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
追寻智慧-中国哲学研究集粹 内容简介 哲学本以智慧为其题中之义:自它诞生之时起,其思其辨便伴随着对智慧之境的绵绵追求。然而,近代以来,相应于“技”渐显而“道”渐...
道教 本书特色 由谢路军、陈胜所著的《道教》旨在对中国道教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对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历史、道经典籍、神仙信仰、重要历史人物、宫观山志、道教文化的特点等...
四书语录-分类-译注 本书特色 迄今为止,这是市面上**本打通四书、行分类译注的著作。古老的典籍,全新的排列;前所未有的创意,经典普及的尝试!《四书》包括《论语...
思想的力量:教你如何正确判断和有效决策. 本书特色 为什么我们总无法快乐地生活?为什么我们无法避免时不时的情绪底谷。为什么有时生起气来,无法平心静气地跟人交谈?...
《周易》这部书,充满了神秘色彩。旧时江湖上卖卜的术士,常常高悬“文王神卦”的奇播,招徕一群群求问吉凶祸福的人们;至今仍存
韩非子-诠释 本书特色 《诠释韩非子:统治道术集成》是由西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诠释 内容简介 韩非的“帝王之学”,其核心是法、术、势兼治的专制论。综观《韩非...
中国经典文本中意象的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一篇学位论文,本书的选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从材料的收集和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付出原创性的努力。作者一方面...
英文版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早期希腊哲学 内容简介 “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
圣经故事(多雷彩色插图版) 本书特色 《圣经》号称“书中之书” ,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发行量*大、影响*广的一部书。著名作家勒南说:一千年后,只有两部书还会再版:一...
陶冶性的讲演集-克尔凯郭尔文集-8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八卷。该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文集,全书共分十卷...
瑜伽书札集 内容简介 本丛书系印度“三圣”之圣哲——室利·阿罗频多之一种。室利·阿罗频多系近代以来印度*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一,其著述不仅在印度具有广泛的教化力,...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本书特色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早的乌托邦——理想国,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
相术 本书特色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
傅佩荣-心灵的曙光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为你授业解惑,借西方哲学之光抵达智...
做人的佛法 本书特色 净慧法师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生活禅”的创始人。本书是净慧法师的经典遗著,详细解释了佛教的《善生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两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