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和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逻辑史开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于李约瑟问题,一直有这样的解答:中国古代科学缺乏逻辑传统或逻辑理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了中国古代在明代以后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以来,我国古代科学的传统发展止步了,这是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以为,这些原因的主体,既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特性与内容,更不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而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知识的转型。事实上,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数学那里更能得到体现。中国逻辑的“推类模式”从本质上看更具演绎性,而不是所谓的辨证性。一方面,中国逻辑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从一个角度看,中国逻辑的“推类”思想与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数学形成了以“推类”为主导推理类型的固有逻辑思路,并且持续到宋元时期。演绎性的“推类”在刘徽时代就已经发展很高的水平,到宋元时代,从秦九韶的工作来看,此时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推理不仅已经开始具有公理化特征,而且仍然以“推类”为基础,公理化的特征未能为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相反“推类”的思想与方法在明清数学家那里还在广泛应用。那么,是不是“推类”的思维模式阻碍明清数学跟上世界数学发展的步伐的?我认为不是。因为从宋元数学的高度发展来看,在“推类”仍然是数学家应用的主导推理类型前提下,出现了多方面思维模式的创新,如秦九韶的程序化和公理化思维模式,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如果被后世数学家所重视,有可能极大地推动数学的发展,也许可像当今吴文俊先生那样,但这种情况没有及时出现。总之,明清数学的落后,究其原因,不在于数学自身,而在于社会原因: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封建经济、社会的零需求,而且明清时期“八股取仕”之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因此,所谓“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束缚中国传统数学在明代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假定是值得怀疑的,中国逻辑不是阻碍中国传统数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数学自身逻辑思路也不是制约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原因。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而且对中国古代其它成体系的科学而言,中国逻辑都产生了影响。一是对于中国古代农学而言,中国古代发达的农学在其理论阐述中十分注重推类范式的应用:把天人感应作为*高的推类前提;把比类、类以合类作为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的基本方法;把易数推类作为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范式。二是对于中国医学而言,易数推类为中医科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认识自然、机体(肌体)、疾病的方法。不仅取象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而且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三是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而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与发展深受易数推类逻辑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是积极的,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独立成型的科学中,都有一个定型而普遍的逻辑思维模式:先归类,然后比照某个类别,*后推延或推演出结论。这一个思维模式的逻辑特性就是墨家推类逻辑的基本思想,从这一点看,不仅验证了中国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生成基础,具有巨大的普适性,而且说明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模式作指导,并不缺少“逻辑”。总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在应用“中国逻辑”,而且是在发展“中国逻辑”,中国近代科学的落伍于世界科学的发展,至少与逻辑没有直接关系。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汉族,男,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导师:何向东教授)和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崔清田教授),哲学博士,教授,曾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70篇,被CSSCI、SCD、EI收录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收录200多篇,CNKI被引700多篇次,论文H指数达到12;出版著作、教材16部,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20多次,其中省级奖励10次;2009年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2011年获得“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在逻辑学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以下研究方向开展工作:一是中国逻辑史。注重中国古代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的交叉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等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了《中国古代数学及其逻辑推类思想》等著作,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填补了中国古代逻辑史和中国古代科学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交叉研究空白,得到了我国著名数学史学家(前中国数学史理事学会理事长)郭书春教授高度评价;同时,指导硕士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7篇。从2007年起任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二是认知逻辑与知识管理。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关注,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专家,在我国率先提出全面系统开展因果归纳逻辑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应用研究,引起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重视,指导逻辑学研究生完成该主题硕士论文8篇和博士论文1篇(西南大学协助指导),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了《广义模态逻辑及其应用》(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知识逻辑学导论》等著作。从2010年起任中国逻辑学学会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是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特别注重逻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在教育逻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出版了《教育逻辑学引论》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2010年当选第一届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傅佩荣-爱智的趣味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为你授业解惑,借西方哲学之光抵达智...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 本书特色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以对专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然后运用所得到的结果对...
徽州鸿儒汪道昆研究 本书特色 汪道昆作为明代徽州历史人物,其在文坛上的影响和历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武略超群、官居兵部左侍郎,而且文韬也相当出众,...
三易洞玑 本书特色 黄道周,明末易学家,相关著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三易洞玑》凡16卷,内容依次为《宓图经纬》上中下、《文图经纬》...
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
阿克巴‧阿赫美德Prof.AkbarS.Ahmed1943年1月15日出生,現為美國華府美國大學(AmericanUniversity)「伊本‧卡爾敦伊斯蘭研究...
周易与中医 本书特色 医道是易道的分支,医易之道就是中华大文化的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的大一弘学问。中华医易之道不单纯治病,而是治人,所谓“上医医国,中医...
梁启超谈儒学 本书特色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
圣经故事(多雷彩色插图版) 本书特色 《圣经》号称“书中之书” ,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发行量*大、影响*广的一部书。著名作家勒南说:一千年后,只有两部书还会再版:一...
沉思录-汉译文库 本书特色 远离庙堂争斗和戎马征伐 走进高贵帝王的哲思世界沉思录-汉译文库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
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七章,**章主要讲述了福柯思想所受到的影响。第二章,介绍的是自由主义和自由的教育。第三章论述了个人自主性。首先,...
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康有为学术著作选 本书特色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时之...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特色 1.邀请国内*顶级的国学专家撰文、定调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推荐,从中西文化对比、传统文化复兴角度寄语年轻人多读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
陶冶性的讲演集-克尔凯郭尔文集-8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八卷。该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文集,全书共分十卷...
图说诸子百家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统一中国而结...
基督宗教社会学说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社会秩序的结构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社会秩序的原则;法律、权利与正义;婚姻和家庭;工作与职业;经济等。基...
神圣的人生引论 本书特色 《西风译丛·神圣的人生引论》:宇宙突出的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是显示其伟大而超然,二是显示其光明的真实性。……我们也因此得到两个结论:宇宙...
沉思录-中学图书馆文库 本书特色 《沉思录》为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全书一共12卷,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既是作者对于自身生活和思想的私密记...
一、论女人与性爱的形而上学二、论思考三、论读书与书籍四、关于噪音五、论自杀六、观相论七、生存空虚说八、关于疯狂九、论天才
中国全史百卷本-宗教卷 内容简介 百卷本《中国全史》是二十世纪末由学术大师季羡林、张岱年领衔主持、数十位专家指导、百多位杰出学者倾力撰著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