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编选《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刘光华先生是我四十年前的授业老师(侯宗辉应算是再传弟子)。四十年前,我们先秦秦汉史课程就是先生教授的。今天由我们亲手编选他的文存,回顾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细读其论文和著作,心中自有良多思绪,更有一份弘扬师教,传承薪火的责任。
先简单说说先生的人生阅历。
刘光华(1935-),陕西汉中西乡县人。1953年7月,以十八岁的青春年华由西乡师范学校附设高中部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四年的学业期满,于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六十个春秋。他的个人履历十分简单,从上大学到留校,六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期间虽于1958年下放酒泉边湾农场劳动锻炼一年,1959年兰州大学历史系又被合并到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不到两年。但那只是时代变化留下的小插曲,他本人却从未离开过这块赖以耕耘的土地。说他履历简单,只是仅仅就其从学习到工作六十多年中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这一表面现象所作的概括,其实,他的人生道路同样经历了社会和时代的激荡,经历了一个个云卷云舒的风雨岁月。
“□□□□□”后恢复职称评定,先生□□批被评为讲师,尔后是副教授、教授。多年来,先后担任过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主任等。退休前一直兼任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1990年获甘肃省园丁奖,1992年获□□□颁发的□□特殊津贴。担任过多届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95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1996年退休。从此不再担任繁锁的教学工作。
先生从1957年到1996年的四十年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停止。相反他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高昂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的所有论文,一半是在退休后发表的;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西北通史》□□卷、《甘肃通史》八卷、《兰州市志·建置区划志》、《甘肃建置志》等都是在退休后完成的。直到现在他仍以八十多岁高龄,笔耕不辍,时有论文发表。学术生涯已长达六十年之久。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选人先生的15篇论文,其他大部分重要论著无法入选。但我们的介绍不限于这15篇文章,而想对先生的所有成果做一个比较全面、简要的概述。
一、早期的科研实践
1957年,是先生教学科研生涯的开始。当年他发表了3篇论文:《两汉是封建社会》、《对“西汉初期的土地问题”的两点意见》、《试论西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前两篇是参加古史分期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讨论的论文。当时,古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和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朵金花”是史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几乎所有著名历史学家都以高昂的热情和深厚的学养参与其中。刘光华先生作为一名史学新人能够“躬逢其盛”,参加讨论并发表意见,已是崭露头角。六十年后的今天再读这些文章,仍然觉得教泽流布,受益深彻。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刘光华,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与楼劲合著)、《中国古代西北历史资料辑录》、《汉代西北屯田研究》、《黄河文化丛书黄河人》(与楼劲合著)等专著。《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选编了刘光华先生的主要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评析。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西北通史》**卷,上起蓝田猿人,下讫东汉末年,历数十万年;范围包括今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的西部。将这么大地域上数十万年中发生的事情给予归纳、描述,是我们编写者的任务。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卷,是在谷苞老的指导下,经过主编与编写者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在本卷的编写中,我们深深感到西北地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其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北地区有大山,如秦岭、六盘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阿尔金山、天山等,将其分割为差异极大的关中、银川平原,陕北、陇东、陇西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青海高原,柴达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其东部属温带、暖温带地区,中部属荒摸高寒区,西部属温带、暖温带荒漠区,沙漠、戈壁横陈其间,有冰山、雪地和大面积的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越往西降水量越少。这是西北中西部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认识西北地区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二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地区。传说中的黄帝起源于这里,三苗曾西迁于“三危”。夏代时,文献中有“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是禹治洪水后关于西北中西部民族的记载;周人起源于关中,东方的犬夷也曾西迁关中。商朝时,“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甲文中亦有羌方,此外还有土方、舌方;周人曾把犬夷驱逐到陇西;秦人亦西迁秦陇之间;与周人结盟的“西土”八国,大多亦在西北。西周时,泾、洛之北有鬼方、严狁,犬戎又从陇西迁往这里;秦人迁入陇西,与申戎结亲,同戎人斗争,并强大起来;周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也是文献中有关西部民族的记载。进入春秋,秦人建国,灭邦、冀之戎,服狄、獂、绵诸、乌氏、朐衍之戎,还驱逐瓜州之戎于豫西山区。除了文献记载,我们还罗列了今甘、青、新疆及鄂尔多斯地区的诸多青铜文化,亦反映出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这一事实。秦国的大发展在战国时期,它兼并之民族如上所举,大多融入秦国,少部分逃向长城以外。秦国之北为匈奴族(包括楼烦、林胡及北逃之义渠等),其西为月氏、氐、羌族。秦灭亡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秦汉统一王朝内,其西北之疆土大大拓展。西北边郡有不少县称为“道”,县“有蛮夷日道”,当是反映多民族的行政建置;秦有“属邦”之置。属邦即属国,属中央之“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汉武帝时,西北边郡设有安置匈奴降者的五属国,“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主管官称属国都尉;此外,汉在西北还设置有护羌校尉、西域都护,以管理郡县区外的羌人、小月氏(亦称为“胡”)和西域诸国,反映了秦汉多民族国家这一现实。……
遗山词研究 本书特色 文献整理与文学批评有机结合是《遗山词研究》的显著特点。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考证,对遗山乐府版本词作作年及研究现状作了具体细致的分析;下篇论...
★ 气势恢宏的“新巴洛克主义”典范之作★ 阿来:“《光明世纪》的里革命是充满激情的,是富于献身精神的,闪烁理想主义的灿烂光芒,生命原始活力的光芒。”★ 马尔克斯...
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特色本书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集。书名取自其代表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文采斐然,意境优美,读者可以看到玲珑剔...
浮生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浮生六记 目录 上篇...
《青青边愁》内容简介:《青青边愁》是余光中的第六本散文集,所收几乎为作者中年时期在香港三年的作品。海峡两岸版本稀缺,几近绝
《父爱如山》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坚持用赏识教育理念教育子女,认为赏识的核心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放手,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特
问答录 本书特色 散文随笔集。收录作者发表的散文随笔四十余篇。*辑"回应和对话",有《顾彬读了中国当代小说吗?》、《与吴虹飞对话》、《与孙小宁对话》《与黑丰对话...
鲁迅作品---祝福 本书特色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
中国文化入门读本:唐人小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唐代文言短篇小说选集,内含上下两卷,上卷收录单篇小说,下卷选录小说集,按照作者所处的时代顺序排列,收录了唐代小说...
种子 本书特色 《种子》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蔡铮将笔墨集中在一段特殊的岁月,写了一些挣扎在底层的乡村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及心灵的轨迹。都是些简单的关于吃和穿...
梁遇春精品文集 内容简介 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明显欧化倾向的除了徐志摩,还有梁遇春。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上海...
午夜异语 本书特色 这本书写的是乡村奇异之事,实际表现的是民风民俗、民间智慧,以及乡村社会的世道人心,可谓一部别有洞天与意趣的中国乡村史。幽默恢谐不只是冯杰的文...
《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内容简介:政治学的知识统摄性和社会科学学科基础性,决定了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必将夯
小王子 本书特色 ★《小王子》是一部为了大人而写的充满激情的寓言。 ★所有的成年人本来都是儿童,可惜很少有成年人还记得这一点。 ★名家译本,精装修订版。 ★课外...
本书成书于1997年7月,于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专家和学者也赞誉有加,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
话亦有道 本书特色 《话亦有道》:说话·说骂·沉默·真话·废话,52位名家笔下的说话艺术,79篇关于说话的经典记忆。话亦有道 内容简介 编这样一本书,文章的版权...
1.60首触动人心的古今中外作品,包括《当你老了》、《从前慢》、《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礼物》、《河流》、《人的一生》、《唯
在南极,独自一人 本书特色 首位飞越南极点的探险家 极地探险经典实录 在南极的永夜,距南极点135英里的小木屋里,*低气温零下60摄氏度,与世隔绝近半年,与孤独...
上课记-2 本书特色 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这本书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
丰子恺·代表作-还我緣缘堂 本书特色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