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编选《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刘光华先生是我四十年前的授业老师(侯宗辉应算是再传弟子)。四十年前,我们先秦秦汉史课程就是先生教授的。今天由我们亲手编选他的文存,回顾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细读其论文和著作,心中自有良多思绪,更有一份弘扬师教,传承薪火的责任。
先简单说说先生的人生阅历。
刘光华(1935-),陕西汉中西乡县人。1953年7月,以十八岁的青春年华由西乡师范学校附设高中部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四年的学业期满,于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六十个春秋。他的个人履历十分简单,从上大学到留校,六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期间虽于1958年下放酒泉边湾农场劳动锻炼一年,1959年兰州大学历史系又被合并到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不到两年。但那只是时代变化留下的小插曲,他本人却从未离开过这块赖以耕耘的土地。说他履历简单,只是仅仅就其从学习到工作六十多年中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这一表面现象所作的概括,其实,他的人生道路同样经历了社会和时代的激荡,经历了一个个云卷云舒的风雨岁月。
“□□□□□”后恢复职称评定,先生□□批被评为讲师,尔后是副教授、教授。多年来,先后担任过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主任等。退休前一直兼任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1990年获甘肃省园丁奖,1992年获□□□颁发的□□特殊津贴。担任过多届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95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1996年退休。从此不再担任繁锁的教学工作。
先生从1957年到1996年的四十年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停止。相反他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高昂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的所有论文,一半是在退休后发表的;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西北通史》□□卷、《甘肃通史》八卷、《兰州市志·建置区划志》、《甘肃建置志》等都是在退休后完成的。直到现在他仍以八十多岁高龄,笔耕不辍,时有论文发表。学术生涯已长达六十年之久。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选人先生的15篇论文,其他大部分重要论著无法入选。但我们的介绍不限于这15篇文章,而想对先生的所有成果做一个比较全面、简要的概述。
一、早期的科研实践
1957年,是先生教学科研生涯的开始。当年他发表了3篇论文:《两汉是封建社会》、《对“西汉初期的土地问题”的两点意见》、《试论西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前两篇是参加古史分期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讨论的论文。当时,古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和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朵金花”是史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几乎所有著名历史学家都以高昂的热情和深厚的学养参与其中。刘光华先生作为一名史学新人能够“躬逢其盛”,参加讨论并发表意见,已是崭露头角。六十年后的今天再读这些文章,仍然觉得教泽流布,受益深彻。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刘光华,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与楼劲合著)、《中国古代西北历史资料辑录》、《汉代西北屯田研究》、《黄河文化丛书黄河人》(与楼劲合著)等专著。《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选编了刘光华先生的主要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评析。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西北通史》**卷,上起蓝田猿人,下讫东汉末年,历数十万年;范围包括今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的西部。将这么大地域上数十万年中发生的事情给予归纳、描述,是我们编写者的任务。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卷,是在谷苞老的指导下,经过主编与编写者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在本卷的编写中,我们深深感到西北地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其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北地区有大山,如秦岭、六盘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阿尔金山、天山等,将其分割为差异极大的关中、银川平原,陕北、陇东、陇西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青海高原,柴达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其东部属温带、暖温带地区,中部属荒摸高寒区,西部属温带、暖温带荒漠区,沙漠、戈壁横陈其间,有冰山、雪地和大面积的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越往西降水量越少。这是西北中西部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认识西北地区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二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地区。传说中的黄帝起源于这里,三苗曾西迁于“三危”。夏代时,文献中有“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是禹治洪水后关于西北中西部民族的记载;周人起源于关中,东方的犬夷也曾西迁关中。商朝时,“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甲文中亦有羌方,此外还有土方、舌方;周人曾把犬夷驱逐到陇西;秦人亦西迁秦陇之间;与周人结盟的“西土”八国,大多亦在西北。西周时,泾、洛之北有鬼方、严狁,犬戎又从陇西迁往这里;秦人迁入陇西,与申戎结亲,同戎人斗争,并强大起来;周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也是文献中有关西部民族的记载。进入春秋,秦人建国,灭邦、冀之戎,服狄、獂、绵诸、乌氏、朐衍之戎,还驱逐瓜州之戎于豫西山区。除了文献记载,我们还罗列了今甘、青、新疆及鄂尔多斯地区的诸多青铜文化,亦反映出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这一事实。秦国的大发展在战国时期,它兼并之民族如上所举,大多融入秦国,少部分逃向长城以外。秦国之北为匈奴族(包括楼烦、林胡及北逃之义渠等),其西为月氏、氐、羌族。秦灭亡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秦汉统一王朝内,其西北之疆土大大拓展。西北边郡有不少县称为“道”,县“有蛮夷日道”,当是反映多民族的行政建置;秦有“属邦”之置。属邦即属国,属中央之“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汉武帝时,西北边郡设有安置匈奴降者的五属国,“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主管官称属国都尉;此外,汉在西北还设置有护羌校尉、西域都护,以管理郡县区外的羌人、小月氏(亦称为“胡”)和西域诸国,反映了秦汉多民族国家这一现实。……
苦难辉煌 本书特色 l 首版《苦难辉煌》未能面世的数万字内容此次得以全面呈现!增补数十处罕见历史细节 l 当下,为什么还要再度阅读《苦难辉煌》?以史为鉴,在新形...
人间失格 本书特色 1.太宰治绝笔之作,精装典藏版。特别收录其他代表作《斜阳》《女生徒》《樱桃》,大容量,立体呈现经典。2.生而为人,对不起!——5次自杀终尝所...
先知·沙与沫 本书特色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
阅读的烦恼-张炜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包括作家张炜的两组重要艺术随笔:《阅读的烦恼》是作家几十年来阅读外国经典作家时的随感,文章较多地融入了主体的生命体验和艺...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
楚辞欣赏 本书特色 梁启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荼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崇高,可以概见。汤炳正先生主编的《...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一个纯洁的女人走向毁灭的故事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内容简介 这部悲剧作品是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讲...
《海边小屋(梅·萨藤作品)》内容简介:移居海边的理想居所,体味人生的美好时光 书写独居日记中最愉悦的篇章 《独居日记》中曾经
周作人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周作人的文章属于*耐看的一类,声名...
长势喜人 本书特色 这部小说基本可以归入成长小说的范畴里面,刘庆十分耐心地讲述了*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有着社会学的具体和巨大的认知作用。但是它的内涵和外延,显然...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内容简介:★两位诺奖得主的对话 ★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国内首译 ★收录多张珍贵历史图片,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华杰出文化人物独家访谈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华杰出文化人物独家访谈纪实,从他们那儿感受到了很多人生的智慧。这些智慧让你心灵自由,让你与任何...
「我對現代詩的喜愛,有著個人成長的感情因素。多麼幸運,誤打誤撞,我在十幾歲時,就接觸到現代詩,就跟隨著詩探入自己的不安與
锦片前程 本书特色 《锦片前程/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是一部中篇小说集,集合了张恨水的代表作品《锦片前程/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第二皇后》...
《大客户战略》内容简介:从经营维度出发,构建大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业绩突破性增长。谈到大客户开发管理,貌似每个
泰戈尔诗选 本书特色 《泰戈尔诗选》是精心编校的适用于中学生的经典读本,完整收录泰戈尔诗歌集代表作《新月集》《飞鸟集》,以及郑振铎选译的其他60则诗歌,全书共4...
我上高原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作者多年的游历生涯,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我上高原,我在平原,我下南洋以及我向欧陆。作者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出了真挚的情感; 用神经...
吃肉 本书特色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一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
沙乡的沉思-插图版 本书特色 《沙乡的沉思》(又译作《沙乡年鉴》 、《沙郡年记》)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