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编选《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刘光华先生是我四十年前的授业老师(侯宗辉应算是再传弟子)。四十年前,我们先秦秦汉史课程就是先生教授的。今天由我们亲手编选他的文存,回顾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细读其论文和著作,心中自有良多思绪,更有一份弘扬师教,传承薪火的责任。
先简单说说先生的人生阅历。
刘光华(1935-),陕西汉中西乡县人。1953年7月,以十八岁的青春年华由西乡师范学校附设高中部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四年的学业期满,于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六十个春秋。他的个人履历十分简单,从上大学到留校,六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期间虽于1958年下放酒泉边湾农场劳动锻炼一年,1959年兰州大学历史系又被合并到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不到两年。但那只是时代变化留下的小插曲,他本人却从未离开过这块赖以耕耘的土地。说他履历简单,只是仅仅就其从学习到工作六十多年中从未离开过兰州大学这一表面现象所作的概括,其实,他的人生道路同样经历了社会和时代的激荡,经历了一个个云卷云舒的风雨岁月。
“□□□□□”后恢复职称评定,先生□□批被评为讲师,尔后是副教授、教授。多年来,先后担任过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主任等。退休前一直兼任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1990年获甘肃省园丁奖,1992年获□□□颁发的□□特殊津贴。担任过多届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95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1996年退休。从此不再担任繁锁的教学工作。
先生从1957年到1996年的四十年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停止。相反他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高昂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的所有论文,一半是在退休后发表的;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西北通史》□□卷、《甘肃通史》八卷、《兰州市志·建置区划志》、《甘肃建置志》等都是在退休后完成的。直到现在他仍以八十多岁高龄,笔耕不辍,时有论文发表。学术生涯已长达六十年之久。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选人先生的15篇论文,其他大部分重要论著无法入选。但我们的介绍不限于这15篇文章,而想对先生的所有成果做一个比较全面、简要的概述。
一、早期的科研实践
1957年,是先生教学科研生涯的开始。当年他发表了3篇论文:《两汉是封建社会》、《对“西汉初期的土地问题”的两点意见》、《试论西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前两篇是参加古史分期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讨论的论文。当时,古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和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朵金花”是史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几乎所有著名历史学家都以高昂的热情和深厚的学养参与其中。刘光华先生作为一名史学新人能够“躬逢其盛”,参加讨论并发表意见,已是崭露头角。六十年后的今天再读这些文章,仍然觉得教泽流布,受益深彻。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刘光华,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与楼劲合著)、《中国古代西北历史资料辑录》、《汉代西北屯田研究》、《黄河文化丛书黄河人》(与楼劲合著)等专著。《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选编了刘光华先生的主要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评析。
《陇上学人文存(刘光华卷)》:《西北通史》**卷,上起蓝田猿人,下讫东汉末年,历数十万年;范围包括今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的西部。将这么大地域上数十万年中发生的事情给予归纳、描述,是我们编写者的任务。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卷,是在谷苞老的指导下,经过主编与编写者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在本卷的编写中,我们深深感到西北地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其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北地区有大山,如秦岭、六盘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阿尔金山、天山等,将其分割为差异极大的关中、银川平原,陕北、陇东、陇西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青海高原,柴达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其东部属温带、暖温带地区,中部属荒摸高寒区,西部属温带、暖温带荒漠区,沙漠、戈壁横陈其间,有冰山、雪地和大面积的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越往西降水量越少。这是西北中西部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认识西北地区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二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地区。传说中的黄帝起源于这里,三苗曾西迁于“三危”。夏代时,文献中有“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是禹治洪水后关于西北中西部民族的记载;周人起源于关中,东方的犬夷也曾西迁关中。商朝时,“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甲文中亦有羌方,此外还有土方、舌方;周人曾把犬夷驱逐到陇西;秦人亦西迁秦陇之间;与周人结盟的“西土”八国,大多亦在西北。西周时,泾、洛之北有鬼方、严狁,犬戎又从陇西迁往这里;秦人迁入陇西,与申戎结亲,同戎人斗争,并强大起来;周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也是文献中有关西部民族的记载。进入春秋,秦人建国,灭邦、冀之戎,服狄、獂、绵诸、乌氏、朐衍之戎,还驱逐瓜州之戎于豫西山区。除了文献记载,我们还罗列了今甘、青、新疆及鄂尔多斯地区的诸多青铜文化,亦反映出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这一事实。秦国的大发展在战国时期,它兼并之民族如上所举,大多融入秦国,少部分逃向长城以外。秦国之北为匈奴族(包括楼烦、林胡及北逃之义渠等),其西为月氏、氐、羌族。秦灭亡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秦汉统一王朝内,其西北之疆土大大拓展。西北边郡有不少县称为“道”,县“有蛮夷日道”,当是反映多民族的行政建置;秦有“属邦”之置。属邦即属国,属中央之“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汉武帝时,西北边郡设有安置匈奴降者的五属国,“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主管官称属国都尉;此外,汉在西北还设置有护羌校尉、西域都护,以管理郡县区外的羌人、小月氏(亦称为“胡”)和西域诸国,反映了秦汉多民族国家这一现实。……
核桃先生的咖啡馆 本书特色 《核桃先生的咖啡馆》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突然被咖啡馆里的服务生扔进了垃圾桶里,沿着垃圾桶隧道,女孩掉进了一个陌生的小镇。设计这个小镇的是...
上海滩三大亨的政坛江湖 本书特色本书用纪事文学的手法,记述了上海滩*早发迹的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巨头曲折复杂的人生,以及他们与国民党政府、日伪之间的微...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 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年的历史文化散文热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到:他,就是以一部《春宽梦窄》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1997年)之全国优秀散文奖的...
《夜晚的故事》内容简介:博尔赫斯创作于一九七七年的诗集《夜晚的故事》,收诗三十一首。作者对诗歌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有很深的
拜伦诗选 本书特色 《拜伦诗选》从拜伦的《闲散的时光》、《随感》、《希伯来歌曲》等诗集中精选若干名篇,充分地展现了拜伦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诗歌技巧。文中所选...
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 本书特色张竞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曾被严重妖魔化的文化奇人。他在哲学、美学、性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逻辑学等方面的贡献已渐为人知,但他在...
《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动力结构设计与搭建实例指导》内容简介:本书包含20例实用有趣的乐高机器人动力结构作品,采用高清全彩的多
绿野仙踪 本书特色 ★儿童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美国儿童文学协会(CLA)评选的“十部美国z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张炽恒倾情翻译、作...
假如听到喵喵叫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猫的散文集,收录了文珍、朱天心、廖伟棠、陈子善、苏枕书、包慧怡等十八位当代写作者们与猫朝夕相处的故事,在这些作品里,作家们...
迟子建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精选,收入作家创作二十多年来的代表之作,囊括《清水洗尘》《逝川》《一匹马两个人》《亲亲土...
《黄昏里的男孩》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空中爆炸》《蹦蹦跳跳的游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 本书特色 容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前人诗词的寻章摘句与点评之中,他并不期望、也并不认为世人会认同他的眼光,他只把这些摘选与笔记作为私人语境下的...
叙述者说 本书特色 赵玫作为一直以女性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家,《叙述者说》中所选散文皆为有关女性的话题。其间有对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这类历史人物的评点,有对张...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古典文学的世界浸润多年。爱读诗词,爱读绘本,尤其享受每天陪娃读书的美好时光。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939) 本书特色 《在华一年》是一部真实记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中国军民团结御敌、奋起抵抗侵略的纪实著作。本书被誉为苏...
知命-民国演讲典藏文库.梁启超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民国演讲典藏文库”是首次以民国这一时间概念为主要维度策划、编辑的大型文化丛书,其涵盖之广泛,工...
沉沦·迷羊 内容简介 《沉沦》于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是郁达夫的**部小说集,在《沉沦》里作者完全无视社会道德观念,大胆地写出被情欲折磨的青年的心...
人间词话(国学巨匠的世纪绝唱 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 本书特色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知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
唐诗观止-(下) 本书特色 本书录了唐代*为脍炙人口、*具代表性的众多名作,以作者为纲,以作品为目,按朝代分体,依序排列,每篇都附以题记。由国内数十位著名学者选...
书评家的趣味 本书特色 海豚书馆系列之《书评家的趣味》,李影心著,陈子善张可可编,李影心(笔名)书评集,收录了李影心近20篇书评文章,包括《小说选》《喜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