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四书”的夙望,蒋伯潜从小就有,其倾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本书是学界公认权威的四书读本,民国时期的国学出版盛典之一,众多著名学者一致推荐。
本书是蒋伯潜注释的四书通俗读本,被学界公认为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后的四书注释本,为众多学者一致推荐,适合初学者,也适合精读。全书共分四篇:大学读本、中庸读本、孟子读本和论语读本。
大学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
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注:“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子所谓“大人”就是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大人”。孟子尝说乐正子是善人,是
信人,又解释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道德修养完满,故能充实而有光辉。“大学之道”,就是养成此种充实而有光辉的理想的人格之修养方法。朱子《大学章句序》首句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是以“大学”为古代所办的大学,似与注中所说“大人之学”自相矛盾。其实,古代小学所教,只是书、数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俊秀子弟升入大学以后,方教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使能养成充实光辉的理想的人格。朱子的两种说法,并不是互相矛盾的。
“明德”,是光明的德性,是人人生来具有的,是备具众理、足以应付万事的。有时,这种光明的德性被人欲所蔽,便昏昧不明了。这和太阳隐于乌云,镜子蒙着灰尘一般,看似昏暗,本体的光明却并未消失;吹散了乌云,拭净了灰尘,仍可以恢复它本来的光明。上一个“明”字是动词。“明明德”,是要把人欲除去,使本有的明德格外光明起来。这是修养方法的**步。
“亲民”的“亲”字,王守仁仍作亲字解。他以为本篇下文“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句中的“亲”字,皆是“亲”字意;《尚书•尧典篇》“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便是“亲民”。(详见《阳明先生传习录》)这样讲法原也可通。朱子说,“亲当为新”,是根据程颐的话;因为下文所引《汤》之《盘铭》、《康诰》以及《诗经》的句子都以“新”字为主。《尚书•金滕篇》,成王说:“惟朕小子其新逆。”成王这句话是说要亲自迎接周公。“亲逆”写作“新逆”,正和“新民”写作“亲民”一样,这是程朱读“亲”
为“新”的一个有力旁证。新是去旧维新的意思;“新民”是使人人能去其旧染之污,“日日新、又日新”地振作起来。由“明明德”而“新民”,便是《论语》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庸》所说的“成已”、“成物”;孟子所说的“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由此可知大人之学,不但要能自明其明德,以独善其身,还要能使人人自新,以兼善天下哩!
“至善”,就是“*善”的意思。“止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后的目的,定要做到,不半途而废的意思。无论是修己的“明明德”,化民的“新民”,都要达到这“至善”的地步;下文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也是说要“止于至善”而已。以上所说“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大纲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所当止的*善的境界。一个人如果能够晓得*善的境界,以之为理想的目的,才有一定的意志;意志一定,心就能静,不会妄动’了;心不妄动,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感到安稳;到处安稳,思虑自然周到;思虑处处能周到,做人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善的境界,而得其所止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物各有本末,譬如一株树,根株为本,枝叶为末。万事各有终始,始就是开端,终就是结局。“本”和“始”是所“先”,“末”和“终”是所“后”。就上文所说言之,则“明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是“始”,“能得”是“终”。就下节所说言之,则“平天下”是“末”,是“终”,是“所后”;“格物致知”是“本”,是“始”,是“所先”。能了然于事物之终始本末,而知所先后,则循序渐进,不至错乱凌躐,故曰“近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中庸》说:“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这是儒家的根本主张。本节就是推说这个道理的。“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平天下必须先把自己的国家治好:如自己的国还不能治,怎能使天下的人都悦服呢?但要治理一国,又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整理好;要整理一家,叫家里的人都看自己的样子,听自己的命令,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可做家人的模范;所以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凡一个人以心为主宰。要修身,必须使心无邪念;要心无邪念,必须使心意诚实。所以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但人怎么才能诚意呢?**要知道事物的缓急先后;要知道事物的缓急先后,就须“先致其知”。所以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是推而极之之意。至于怎样才能“致知”呢?“致知在格物。”“格物”二字却有许多的解释了。朱注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又说:“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所以格物是要穷尽事物之理,无不知晓之意。王守仁早年读了这几句,就对着一株竹,细细地格起来;后来竟格不出所以然,而至于生病了。他于是恍然大悟,以为“格物”之“格”,当解作《孟子》“格君心之非”的“格”。故说:“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又说:“致知云者,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详见《大学问》)王氏认为吾心本有良知,不假外求,故以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为务外遗内,博而寡要。但其他就以此相号召。流弊所至,致学者束书不观,以为只要凭吾心之知,即可应付万事,反不如朱子“即物穷理”之说,较为切实。清陈澧说:“格物但当训为至事;至事者,犹言亲历其事也。天下之大,古今之远,不能亲历;读书即无异亲历也。故格物者,兼读书阅历言之也:致知者,犹言增长见识也。”(见《东塾读书记》)陈氏所说,浅近切实,可为朱注补充。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是将上文的意思反复郑重说明“物格”是事物都阅历到;“知至”是知识已推完尽;由此而意以诚,心以正,身以修,家以齐,国以治,天下以平。身修以上,是“明明德”;齐家以下,是“新民”。“物格”、“知至”则知所“止”:意诚以下,是得所“止”;所“止”者,诚、正、修、齐、治、平,即“至善”之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庶人,就是小百姓。壹是,同一切。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为的无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本还在修身。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方面多有造诣,著述颇丰。
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 内容简介 《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作为处女作在思想上是*不成熟的,而且所论及的中国文化也是我本人功力*薄弱的一个学术领域...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第六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电报稿、题词、修改件中加写改写的文字等。收录...
文献翼儒:张舜徽说儒 本书特色 本书按专题为纲,以张舜徽著作为基础,选取引文,加以编排,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先秦儒学,选取张舜徽的相关论述,论及孔子及儒...
唐纳德·戴维森(DonaldDavidson,1917-2003)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之一。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斯坦福
夕阳山外山:弘一大师赠言故事100例 本书特色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
孔子哲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孔子以仁慈的心怀,遇着纷乱的时代,于是不能不有一种政治的理想。孔子的政治目的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希望...
圣经食谱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既非单独讲述《圣经》故事,又非单独讲述家庭菜谱,而是将《圣经》故事、菜谱、各种食材的渊源和营养价值等内容...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本书特色 一部深刻揭示历史与人性真相的惊世奇作!一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专为中国人打造的成功学宝典,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
怀特海 本书特色 本书将怀特海的思想按照不同的方面,如他的“形而上学”、“先验客观主义”、“时间与实在”、“现实事态”、“宇宙论”以及“自由”等,进行细致、深入...
国学基本丛书--尚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甘誓、五子之歌等内容。国学基本丛书--尚书 目录 前言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甘...
道教史 本书特色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
1939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受聘为复性书院主讲,总持讲学事宜,复性书院设在四川省乐山县乌尤山的乌尤寺,风景绝佳。复性即复明
呼吸之间-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增订版 本书特色 《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
朝霞 内容简介 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
大学中庸译解 本书特色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
与弘一法师谈人生 本书特色 ★弘一法师佛心禅意,开示人间大智慧:“谦退是保身**法,安详是处世**法,涵容是待人**法,恬淡是养心**法。”★弘一大师的演讲稿与...
老子的智慧 本书特色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蓝登书屋出版,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灵韵与救赎:本雅明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雅明坐在圣日尔曼德普雷的德斯杜赫马哥兹咖啡馆等一个朋友,突然觉得“有-种迫人的力量”,他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明确无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