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滋味(代序)
“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讲究?您慢慢看。
幸福的珠串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次在国际舞台正式亮相。周总理特意从国内带去了两件精品让国际友人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一件是被周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新中国**部彩色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另一件就是地道的北京特产——冰糖葫芦儿。一尺多长的竹签子上从大到小穿着十来个鲜艳的山里红,外头裹着薄薄的一层金黄如琥珀、透明似玻璃的冰糖衣,看上去珠光宝气。咬上一口,酸甜酥脆。每到冬天,“葫芦儿——冰——糖的嘞!冰——糖——葫芦儿的嘞……”的吆喝声就会荡漾在京城纵横交错的胡同深处,和北京人所特有的那种悠闲、安然的市井生活融为一体,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北京的小吃多属于“穷人解馋”,可这冰糖葫芦儿却有点与众不同,它可是既有钱又有闲的人士玩儿出来的精致美味。过去,北京小妞儿跳皮筋儿的时候唱个顺口溜儿:“半膘子,吴大少,卖糖葫芦儿是玩票。”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大概是清末民初的时候吧,北京西城有个吴家大宅门儿,府上有位大少爷,兴许是吃饱了没事图个乐子,看见庙会上有卖用长长的荆条穿着山里红做成的大糖葫芦儿的,就回家把乒乓球大小的山里红、海棠果用刀割开,剔去核,然后塞上枣泥、山药泥、豌豆泥。这还不算,还要用瓜子仁儿在露出来的馅儿上镶嵌出一朵朵小花儿,再用一尺长的竹皮做成签子穿成葫芦儿串儿。之后,用又薄又浅的小铜锅放文火上把冰糖熬化了,把穿好了的葫芦儿串儿往锅里滚一圈蘸满糖液,取出来放在冰凉的青石板上晾凉了——冰糖葫芦儿就这么诞生了。冰糖葫芦儿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糖果,因为它是既有“糖”又有“果”。除了上面说的那种山里红,还有一种山药的,就是把山药去了皮,钻上大大小小的窟窿,塞上枣泥,再按上用山楂糕和青梅切成的小丁儿,蘸上冰糖以后,琥珀里裹着的白色山药上,红、绿、黑三色相间,那叫一漂亮!吴大少爷玩儿着玩儿着,就做起了买卖。没事时,让仆人挑着挑子满胡同里转悠,他自己跟在后头吆喝:“葫芦儿——冰——糖的嘞!冰——糖——葫芦儿的嘞……”结果他卖回的钱连本钱都不够,要不怎么叫“半膘子,吴大少”呢?不过这么一来,生意倒是相当的好,吴大少爷心里蛮乐和。可后来不知怎么的,吴家就败落了。吴大少爷没了钱,也没了营生。当初吃他便宜糖葫芦儿的老街坊们感念他的憨厚,给他攒钱开了个干果铺,主要卖冰糖葫芦儿。每天他一开门儿,那些吃过他便宜冰糖葫芦儿的老街坊们就来捧场。开张没多少日子,他的冰糖葫芦儿就名满京城了。有钱的人以吃他做的冰糖葫芦儿为时髦,没钱的也开始跟着仿效。慢慢地,这冰糖葫芦儿就成了雅俗共赏的北京特产了,品种也越来越多。其中一种,将整个的橘子穿上,像个小锤子,就是北京人叫的“糖墩儿”。顺便说一句,天津人把所有的糖葫芦儿都叫糖墩儿。糖葫芦儿做起来也讲究个手艺。剔山里红的核有种专用的工具,样子有点像冲子,可以很容易地把核剔出去。我小时,有家街坊是做糖葫芦儿的,一次能剔一大盆山里红。穿山里红当然是先穿小的,然后越穿越大,到*上边一个才是*大个的,每个之间还要留点儿缝隙,为的是让每一个果子都能蘸匀了糖衣。熬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先将冰糖渣倒到小铜锅里,再加上刚刚淹过糖渣的清水,一边加温一边用筷子搅拌,眼见糖渣先化成白色的浆液,不一会儿咕嘟咕嘟地冒起了小白泡儿,但这时候的糖浆还不能蘸葫芦儿,要等到每一个小泡儿都刚好熬成了鲜黄透亮的地步,才停止搅拌。您可以用筷子蘸上一点儿糖液放入冷水中激一下,然后用牙咬一下尝尝,如果粘牙,还得继续熬;如果不粘牙,就证明火候到家了。接下来就得赶紧蘸。蘸晚了,糖就泛苦了。蘸糖也是个手艺活儿。要把葫芦儿坯子在糖锅里干脆利落地滚上一圈儿,让每个果子上都均匀地裹上一层薄薄的糖液,那糖薄得就像一层透明玻璃纸似的,透过糖衣能清晰地看到山里红上的斑点。糖衣蘸不匀不漂亮,可要是蘸厚了,吃着不脆不说,也盖住了山里红的本味儿。手艺高超的师傅,一斤糖能蘸出三十多串糖葫芦儿。蘸好糖的葫芦儿拿出来,在板子上用力摔一下,放一边晾着,凉了以后,冰糖葫芦儿上会有一个晶亮透明的大糖片儿,非常漂亮。小孩子吃糖葫芦儿总是先舔这个大糖片儿。现在晾糖葫芦儿用的板子一般已经不是青石板了,而是所谓水板儿。这水板儿其实就是一块在清水里浸泡透了的平滑小木板儿,它比石板有更好的吸水性,可以帮助糖葫芦儿定型。吴大少爷可以说是北京城里做糖葫芦儿的祖师爷,过去北京城里几乎所有做精品冰糖葫芦儿的都得过这位爷的真传。据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讲,老北京东安市场里信远斋有一种*精致的,“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疵,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不过没了竹签还能不能算糖葫芦儿?我有点怀疑。当然,穷人是吃不起精品糖葫芦儿的,可又想解馋,怎么办呢?就有了很多简易版的糖葫芦儿。*经典的就是只用山里红,把核剔了穿成串,用冰糖蘸了,吃起来倒也酸甜可口。后来干脆连核也不剔了,就那么直接穿起来,*便宜的连冰糖都不用,而是刷上糖稀。就像您看有的电影里演的,用一个大木棍子绑上稻草,把糖葫芦儿插在上边,跟个狼牙棒似的,扛着满街走着卖的那种。这种糖葫芦儿,看上去乌涂,吃上去粘牙,和吴大少的那种是两码事。还有一种糖葫芦儿,不是冰糖的。就是开头说的庙会上的那种大糖葫芦儿。那是用一根一丈来长弯弯的荆条把几十个山里红按上大下小的顺序穿起来,外面刷上一层饴糖,然后在*上面插上一个彩纸做的三角儿小旗儿。这种糖葫芦儿主要是用来看而不是吃的,象征了团圆和成串的幸福,是一道渲染节日气氛的民俗风景。飘雪的季节里,胡同深处传来了悠远的吆喝:“葫芦儿——冰——糖的嘞!冰——糖——葫芦儿的嘞……”多么富有诗意的北京呀!
崔岱远,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儿在紫禁城边儿的南池子长大,做过工程师,现为某出版社编辑,编辑过百十来本书,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怀念北京的文章。2007年出版了《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播。近些年,他积极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档栏目学者嘉宾,连续担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主讲专家,被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授予“北京读书形象大使”称号。
《此去经年,我的意大利之旅》内容简介: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或攻略,它带着作者对意大利的深情厚谊,为你带来亚平宁半岛心旷神
真正的美食在哪里?国宴上?著名饭店?高级宾馆?都不是。在广州这样一个平民化的城市里,真正的美食往往隐藏在寻常巷陌中。从街
蛋糕裱花基础 上册 本书特色 做过设计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种设计都有其方法和顺序可寻,艺术裱花蛋糕也是一样。本书按照蛋糕的设计顺序由浅入深地为初学者提供了专业化的...
私享·面包书-易上手,零失误 本书特色 省时上班前简单搓揉面团,发酵后冷藏,晚上就能轻松烘焙轻松面团只要多揉几分钟,就能直接制作快速省略发酵时间,制作速度更快,...
一直在找陳榮先生的舊稿,他那年代吃的東西,是無法嘗到的,但至少可以讀讀,才知道我們失去的實在太多。有一天在左丁山的宴會上
随园食单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11个部分, 详细论述了中国14至8...
《游来游去的旺财》内容简介:心心念念的牛肉罐头终于邮寄到了,打开后却发现快递包裹里面有四个空罐头和一条“死鱼”,普普通通的
蓝瓶物语-不止一杯好咖啡 本书特色 本书深入解析“蓝瓶咖啡”这个著名咖啡品牌的商业秘密。从其所处的咖啡行业的基础知识,到Logo设计、网...
美味鲍翅燕 内容简介 本书由鲍鱼篇、鱼翅篇、燕窝篇三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鲍鱼、鱼翅、燕窝的常识和选料、配料、原料初加工、烹调技巧、菜例等相关内容。美味鲍翅燕 目...
《厨师的十日谈》被列为19世纪八大经典烹饪书之一。该书由英国人W・G・沃特斯夫人所著,列出了200多道意大利菜谱以及详细的烹调方
健康家常菜 本书特色 一本集选材、搭配、营养、健康、食疗、烹饪于一体的美食手册!选料天然常见,搭配营养科学,烹调轻松惬意,成菜健康美味!让您轻松掌握为家人、为朋...
《给亲爱的你(套装全5册)》内容包括:便当盒里的秘密、四季野餐盒、我们家是咖啡馆、早餐桌上圆舞曲、嘴巴去旅行等营养食物,包含
拿手家常菜1DVD天天饮食十年典藏普及版 本书特色 《拿手家常菜(普通版)》:蔬菜·肉蛋·水产·主食·汤羹,教您手到擒菜,经典菜品汇聚,名厨现场献技!逐渐演示烹...
風靡各大時尚都市,巴黎、東京、紐約,人手一罐!「預先做,隨時吃」的新食感沙拉革命!「上班族、便當族、外食族」新選擇!玻璃
本书相关活动正在进行中,即日起,晒出你最有爱的餐桌,并点击想读,即有机会获得新书1本,还可获得新书发布会特别邀请,现场更多
跟着小嶋做甜点 本书特色 总是纠结送什么礼物给他?不妨尝试一下小嶋老师风靡烘焙圈的生巧克力!拿一块放入口中,触感就像丝绸一样柔滑凉润。亲手做一盒巧克力,期待惊喜...
酒文化丛书--葡萄酒 本书特色 酒文化丛书。酒文化丛书--葡萄酒 内容简介 《葡萄酒》属酒文化丛书。包括葡萄酒常识篇、葡萄酒的酿造、世界葡萄酒之旅、葡萄酒选购篇...
川味儿 本书特色 中国的饮食与文化,总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有文化,就有饮食,有饮食,就有传奇;文化与饮食。饮食与奇,成就了这本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
中国古代饮酒习俗 内容简介 历史是割不断的。许多古老的习俗仍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当中国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代风俗中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
面包基础 本书特色 烘焙,还原面包原始的味道,享受面包天然的口感。本书作为德国人手一本的基础烘焙书,详尽讲解了40余款广受欢迎的经典面包配方,包括有质朴的乡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