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欧阳应霁美食文化写作“香港味道”系列的头一本,以各式经典港式美食为切入点,大到荤腥,小到各式糕点,用72个小节的篇幅记录多年来深入酒楼茶室的美食探访之旅。书中所涵纳的不仅仅是色香味全的经典菜式、或高档或街坊之饮食环境、出神入化与大道至简兼备的手法技巧,更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之特性联系起来,无论是热衷“苦中作乐”、以苦瓜为榜样的作家许迪锵和那盘颇具怀念色彩的苦瓜牛肉,还是困难中努力坚持青少年艾滋教育事业的程翠云和那一碗她童年时代勉力支撑全家生活的柴鱼花生粥,又或者是年过八旬、摸爬滚打中见证深水埗时移世易的退休长者吴兆荣和那同样充满历史感、如同活化石般的大包,人物的经历与个性赋予这一道道经典菜式以生命力与人格魅力,美食所承载的故事让各人的形象愈发鲜明突出,他们和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和它们又冥冥中牵扯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的味道可以是那残留唇齿间的或咸或鲜,也可以是那萦绕在记忆深处的或酸或甜,一切都待有心人细细地品、慢慢地寻。
香港饮食潮流文化,中西荟萃、开放包容,百年下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形格。作者欧阳应霁“从小吃大,眼阔肚窄嘴刁”,“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著书两卷来对香港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做全景式的纵览。《香港味道1》徘徊酒楼茶室,探访经典名菜、粥饭粉面、中式点心;《香港味道2》深入街市巷弄,搜寻如姜汁撞奶、杨枝甘露、钵仔糕、蛋散、鸡蛋仔等街坊小吃。每一种食品独立成篇,既有记忆回溯,又有制作流程的介绍展示,附以关于主题食品的好友访谈,饮食、经历与记忆糅为一体,一切都由作者细细道来,不由让一众嘴馋贪吃之人眼福大饱、食欲大增。授人以渔还嫌不过瘾,让读者也能尝到相同的地道美味才是作者所求,故每篇小文之内更添名店推介,好让嘴馋手懒的一众不致无处品尝,因而此书或又可以视为一本游刃于香港的美食地图。
修订版总序好奇再出发
羊男煲:风吹早低见肥羊
如果你有天真的碰上一个矮小、驼背、脚弯曲、从头到脚都套着一件羊毛皮,而且头部
还附着两只羊耳朵的男子,你会不会带他去吃黑草羊腩煲?
首先你会要求他先把那件羊毛套装给脱掉,即使在海洋公园或者迪士尼上班都应该有法律保障劳工的下班时间,更何况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温阳助火,吃了之后浑身发
热,硬要继续穿着羊毛衣肯定会长出一身热痱。既然相识也是朋友,不是大丈夫也好歹是
男子汉,秋风起,如果怕蛇也还有羊,街口买少见少大排档张贴起“合时黑草羊腩煲上市”
的大字报,迫不及待用 MSN 呼男性“猪朋狗友”来吃羊,同时把面前这位来自东洋的实力
派偶像级村上春树先生笔下的羊男介绍给他们认识。即使言语不怎么通,但对面前那煲刚上
桌的热腾冒烟、芳香扑鼻的羊腩煲,大家都不禁竖起拇指大赞,滋味美食在前,刺激起同样
兴奋的目光和准备作战的肢体动作。
无须翻译,大家的谈论焦点都在一个“膻”字。于我这个羊痴,不膻就不是羊,千万不要把新鲜羊腩上那一层又一层肥膏给拿掉,那是膻之源、膻之所在,更不要随意动用什么花椒、八角擅自把膻味辟去,也可以说,就是因为爱膻吃膻,这群新朋旧友才可以一起同台。
然后就是一个“鲜”字。有鱼有羊在一起谓之鲜,如果用上的是肌肉组织已经被冻坏了的急冻羊,炆出来的羊又硬又韧像柴皮,如此说来,用上冰鲜羊会好一点,但羊皮却不如新鲜羊的够嚼劲。再来就是那用来炆羊的酱汁和同场演出的配料,用上柱侯、南乳和腐乳,加上蚝油、姜、葱、陈皮等调味,再有不可或缺的枝竹、马蹄、冬菇等饱蘸酱汁吃不停口的配搭,还有画龙点睛的自调腐乳酱,把软滑羊腩往酱里一蘸——哎呀,为什么秋冬不早点来?
据说羊男的出现是为了把已经失去的东西和尚未失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唔,明白了。
做羊做马——作家、资深传媒人马家辉
马家辉实在很有说服力。一大锅羊腩煲放在面前再加一碗白饭,一瓶青岛啤酒,吃着喝着我完全明白他所说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一个男的吃了羊,就会长大成人。
马家辉当年十七岁,刚念完大学预科的他有幸跟着两位报界、文化界的前辈世叔伯,在一个冬日里一起到台北。前辈日间有公事忙着,少年家辉就在光华商场、重庆南路一带逛街、逛书店。黄昏入夜,前辈相约他到十分有日据时代风情的六条通的一家小店吃饭。走进那窄窄的街巷,敏感的他已经嗅得出烟花风月中的江湖味道。室内坐下来,两位长辈侃侃而谈的是时事政治,不时还会垂询一下身边这位知识型少年的看法。言谈对话中自觉正被引领进入大人世界的家辉,在那稍后端上来的一个鲤鱼煲和一个羊腩煲面前,感受鱼羊合一的鲜美,就在这种上一代文化人自觉不自觉的言传身教氛围之下,礼成,往后日子的精彩探险同时开始,兴奋感激也来不及。
然后剪接到他在台湾读大学的日子。大二的寒假他跟随学联的专团**次到北京,应该是当年“认祖关社”运动的又一浪。青年男女七日六夜游山玩水、参观学习,晚上当然就结伴到馆子涮羊肉,在那黄铜涮锅炭嘴蹦出炭屑星火的刹那,家辉意识到身边一个女子向他传情示好,这位正在吃羊的羊男自然也积极回应——
冬天,羊肉,一个男人自觉真的是一个男人,与补不补身无关。就是这么奇怪,牛怎样也取代不了羊的地位。
终极白粥:无味之味
如果要从头再来,可不可以从一碗白粥开始?
我们知道白粥的好,却又想尽一切方法脱离白粥的贫穷状态。
我们习惯自满,达到极致自然不过。唯是终于有一天累了病了,才会隐约记起小时候发烧发冷后被家里长辈喂食的那一口好像淡而无味的白粥,就是在经过这许多年尝过如此这般许多滋味之后,这什么也没有的白粥忽然显出其轻清香美的上善真味,这也许就是我们终极寻找的comfort food吧。
小时候家里老管家叫瑞婆,*拿手煲的是白果腐竹粥,究竟她煲粥用米时有没有像现在人那么讲究用什么新米旧米配搭,用什么泰国丝苗与澳大利亚双羊百搭混合,当年只顾大口大口喝粥的我当然不知道 — 只知道面前那一碗冒着气的奶白色的泛着米香豆香的稠稠滑滑的液体,流动入口好舒服,填进胃里好满足。粥稍凉时碗边和粥面凝结一片皱皱的腐皮,像是同场加映的精彩短片,而有次把吃剩了的粥放进冰库冰了半天再拿来喝,叫我从此发现冷粥又别有一番好滋味。至于瑞婆在白果腐竹粥里放进一小片从新会家乡捎来的陈皮,从来不知苦滋味的我一口咬下,竟又是本来嗜甜的味蕾的一次全新经验;神奇地感悟到平衡互补、提味正气的深奥大道理。许多年后当我在冰库干货格中随手拿两三粒瑶柱放进正在锅中滚动的白粥中,忽然一怔,回想小时候并没有(也不需要!)这等“鲜”味。
嗜粥如我近年在家里回归白粥。先是夜半三更用真空锅煮粥,留待明日醒来绵绵软软过口瘾,再是清晨早起用不锈钢锅明火煮粥,取其米花初爆有口感,接着下来该是用瓦煲尝试古法先武火后文火。至于古人煮粥讲究用水,初春雨水、腊月雪水,甚至各有特性的井水、泉水,对于我们今天在都市生活只能用上自来水或者蒸馏水的一众,这种讲究已经成了民间传奇 ——白粥,本身可也就是一种入口绵绵糯糯滑滑暖暖的传奇?
说起来,简简单单的一碗白粥,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不同需要,或稠或稀自行拿捏调节,当中当然有无数煮泻粥甚至烧干水的经验。如果说吃下暖暖一碗白粥对我等早已营役过度、五劳七伤的有养生疗效,倒觉得煮粥过程要求心平气和、细心看管,静待一室弥漫米香暖意,这已经是绝佳治疗过程了。
一碗白粥竟是终极,原来也是开始。
粥弄人——青少年艾滋教育协会掌门人程翠云
从来没有想过一碗柴鱼花生粥可以负载那么多,延伸那么广——跟程翠云(Atty)相识是在她主持青少年艾滋教育协会大局的始创期,从当年直到现在,正面、主动、积极地关怀处理青少年对性对艾滋病的种种问题,Atty和她的一群同事,一步一个脚印,当中所受所学,朋友在旁边听来都已经感受到那种考验、那种震撼。为什么这么“困难”的工作也要坚持去做?其实我常常想开口问Atty。但目睹她那种义无反顾的专注和投入,我又好像已经明白了点什么。
跟Atty相约去吃粥,隐约感觉到这不只是一碗粥。果然面前展开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葵涌旧屋村的生活实况:我不单看见年少时的Atty如何风雨不改每个晚上在父亲经营的大排档里做超级童工,一边做功课一边吃晚饭,还要帮忙上菜、负责招呼客人,但一有些许差错就被酗酒越来越严重的父亲失控打骂;我更看到邻居一个年轻妇人,担着一大锅柴鱼花生粥沿街沿楼叫卖,而妇人的游手好闲的丈夫却经常无故毒打妻子,每隔一段时间妇人就哭啼着要离家出走,却又被街坊相劝要看在年幼子女的分儿上,好歹总得留下——
感同身受的Atty一直问,为什么世上*不安全的地方竟然是自己的家?为什么女性要被迫身处这样一个无助的不公平的暴力境况?能够排除万难在阅读、写作、戏剧和电影中找到独处宁静和投入专注的Atty实在感恩,也因为童年个人的亲身体验令她有一种异乎常人的承载苦难的坚韧能力,使她现时能够细致而准确地帮助年轻人解决情绪上、生活上种种疑惑过失。虽然她直认女人的命运有时看来不可逆改,但至少可以把生命中种种负面经历转化成对自己的肯定,对别人的祝福——
那碗养起一家人的柴鱼花生粥,该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相信旅行,钟情漫画,
关注设计,沉迷杂志,
狂恋影音,爱恨美食……
一路放肆贪玩,自然跨界破例。
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取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以来,
长期对现代家居生活、建筑设计潮流以及饮食文化趋势观察研究,
大量撰写相关评论推介文章,
发表于海峡两岸暨香港报章杂志,
出版生活写作系列,旁涉漫画创作。
近年积极参与饮食文化视频的拍摄制作,
创办“味道图书馆”及“半饱厨房”,
策划艺术主题餐宴活动,
活跃于自媒体平台,
进一步实践理想生活的全方位体验分享,
继续以“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为原则宗旨。
回家来杯鸡尾酒-浸泡.蒸馏与创新的秘诀 本书特色一本书教你在家自制鸡尾酒,一杯酒让你远离庸常琐事。 70款独特的鸡尾酒配方,为你揭开浸泡、蒸馏与创意的秘诀。潮流...
中餐烹饪技法大全 本书特色 中餐烹调看似繁杂,却有章可循。这些支撑菜品制作流程、区分口味口感特色的“骨架”便是中餐烹调技法。理清、熟记、掌握这些技法是大厨从事餐...
清雅素食-舌尖上的妈妈味道 本书特色 《清雅素食》一册也是从素食食材的介绍和加工处理入手,全书按照各种不同蔬菜和素食种类进行分类,包括了日常*常吃常见的几十个品...
入味 本书特色 食物关乎一切!冷峻、有趣的美食文化随笔集,美食学拓荒之作。君度先生作序。作者为“2013世界美食美酒图书”*佳外语书奖得主,著名加籍华人作家及厨...
开启幸运一天的早餐计划 本书特色 早上根本没时间做饭、精致的早餐做起来太麻烦、随便买点填饱肚子就行……请忘掉这些借口,其实做一份营养又美味的早餐只需5分钟。◎6...
本书法文原名《PhysiologieDuGoût》,直译为《口味生理学》,于1825年12月首次出版,随即风靡法国,影响之大,以致再版时文豪巴尔
鲜百味-营养师推荐的四季养生汤煲158例 本书特色 鲜百味优选了经久畅销的美食选题,将*家常*营养的菜式展示出来,一步一步教做,你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菜的做法,更...
西式汤滋味 本书特色 从小吃中餐的你是否也想改改口味,尝试自制的西式美食呢?或许,“食尚达人”正是你需要的西餐烹饪好助手。“食尚达人”系列是全球总销量超过200...
台南妈妈、山东爸爸以及我爱的西班牙 本书特色 1.著名画家的手绘食记,别具艺术气息2.台南、山东、西班牙,由饮食串连起的家庭记忆、生活历史,既有浓浓的乡土味,也...
无敌家宴-薇薇小厨 本书特色 生活中的快乐就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由你为他们准备一次节日的家庭宴会,或是一次周末party,让快乐随着你亲手烹制的美食飘逸。烹饪...
茫茫魚海中,找到你最愛的那一味!!築地壽司師傅示範,88貫江戶前壽司大公開除了鮪魚,還有更多一生必嚐的美味壽司等你認識!圖
炒饭.煲仔饭.盖浇饭-BOOK+DVD 本书特色 小小一粒米,做出百般滋味。《炒饭煲仔饭盖浇饭(附光盘)》(作者:祁昌启)详细介绍了各种经典煲仔饭、炒饭、盖浇饭...
从德里的宫廷到伯明翰的巴蒂餐馆,从孟买的午餐递送者到日本的军用饭盒,《咖喱传奇》讲述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印度美食历史,
孟老师的中式面食-附书附赠DVD 本书特色 包子馒头轻松做,真简单!自己动手玩面团,真有趣!全家一起吃面食,真幸福!孟老师的中式面食-附书附赠DVD 内容简介 ...
中华生活经典-茶谱煮泉小品 本书特色 自陆羽开创茶道,茶便渐渐深入人心。明代朱权的《茶谱》在陆羽求真茶道之上更进一步,提出以茶悟道的观点。在朱权的茶道中,探究造...
《日本料理神髓》内容简介:分辨每一条鲣鱼、每一锅高汤的不同滋味,修炼可以锁住食材切口水分的刀工,烤出外皮酥脆、肉质软嫩鲜甜
我的第一本面包书 本书特色 在《我的*本面包书》中,石泽清美女士将其近10年的面包制作经验大公开,从面包制作材料、工具的选择,到常见专业用语的解析以及常见问题大...
小时候应吃的家常菜 本书特色 4大成长烦恼,100道料理,一次轻松解决。丰胸抗痘,高钙补脑,**菜单。小时候应吃的家常菜。小时候应吃的家常菜 内容简介 转凉后的...
大龅牙吃遍意大利 本书特色 想到意大利,我的嘴里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佛罗伦萨牛排、提拉米苏、墨鱼面、烤海鲜、咖啡……我决定就算吃到肥死撑死,也要一路吃下去……上辈...
上海煲.滚.炖家庭汤品-第七版 本书特色 第七版*新修订版经典菜谱书——译林生活馆:上海煲?滚?炖家庭汤品色味俱全的鲜美之汤源自百分百精心烹制细煲+快滚+慢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