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理論近年來在心理治療領域逐漸取得主導地位,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質。但是就像所有的心理治療理論一樣,客體關係理論有其繁複的思想辨證與專有術語,因此初學者要將理論付諸實踐前,須克服知識上的障礙。這本書就是為心理治療的初學者而寫的。作者先從客體關係理論的ABC開始介紹,簡明扼要地說明何謂客體、何謂自體等等,接下來逐步說明心理發展的個別階段、各種心理機轉。之後,以將近一半的篇幅討論心理治療中會遭遇的實際狀況,並將之前所介紹的概念與理論以實例說明、分析。若想把客體關係理論應用在巨觀的社會學、文化領域或是文學的想像上,作者在最後一部份也有讓人激起想像空間的論述。
譯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譯序
前言及序
第一部 自體、客體和自我
第1章 客體
第2章 自體
第3章 自體—客體
第4章 自我
第二部 建立客體關系
第5章 分離與個體化
第6章 心理機轉
第三部 客體關系系譜學
第7章 自閉
第8章 精神分裂症
第9章 躁症
第10章 邊緣型人格違常
第11章 自戀型人格違常
第12章 精神官能型以及正常的人格
第四部 治療
第13章 技巧中的治療關系
第14章 在治療關系中的技巧
第15章 反轉移
第16章 團體、系統與平行對應過程
第五部 廣泛議題
第17章 民俗、神話和自體的轉化
第18章 現實就是關系
第19章 客體關系理論的發展
附注
參考書目
索引
手掌与疾病:疾病预测与最挂治疗时间选择 本书特色 该书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床治疗自然界物质、气候变化及时间因素联系在一起,...
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花费十年时间,采访了16家三甲医院的41位专家,编写而成。内容包含心脑血管、肿瘤、肾病、关节炎、感冒发...
★ 风靡全球的TED大会著名演讲人塔利•沙罗特《乐观的偏见》首登中国★ 三人行,必有我师:“锵锵三人行”窦文涛等众名嘴热议”乐
护好脊,永别慢性疼痛 本书特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不知名、找不出原因的“慢性疼痛”,例如头痛、头胀、关节酸痛、肌肉僵硬、背部紧绷、长期疲劳、下肢水肿等,即使做...
《春明卜邻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史睿研究员的学术随笔集,史睿研究员是北大中古史中心图书馆馆长,致力
解读国医养生经典-用圣贤之道祛病长生 本书特色 1、本书内容全面实用、针对性强、所载养生方法简单易行、易操作。2、本书所载的养生方法均来自于古代养寿先贤,如庄子...
本草纲目饮食与养生 本书特色 本书以《本草纲目》为纲,医疗本草为目,从《本草纲目》中甄选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和中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几千年...
《抑郁是因为我想太多吗》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我们不会被抑郁症突然袭击。抑郁症并非来自外界,而是由
阳痿、早泄与遗精 本书特色 本书帮助你……消除阳痿,早泄与遗精造成的痛苦,中西结合,防治并重,倡导健康自助新模式。男人,家中的顶梁柱!精心的男人,还得靠女人来呵...
《疲劳自救手册》内容简介:别拿疲劳不当回事儿,2位伦敦国王学院疲劳治疗专家20余年心血力作,只需9步就能让你重新元气满格! 在日
中国第一本乙肝病人原创自传。中国有一亿多乙肝患者,乙肝因其传染性使很多人谈“肝”色变,乙肝歧视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手部按摩疗法 本书特色 手是“气”之流通口健康之穴道这是倡导手指胶带瘦身的医师所提出的手部疗法之关键经常按摩手部能激发身体和大脑的潜能对以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思想家论人的行为 本书特色 思想家对人类行为的理解,映射出人类行为的丰富性。人类的行为是多种类、多方面、多层次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动因、尺度和形式。晓树编...
《视频号运营攻略》内容简介:本书以介绍微信视频号这一新兴视频社交平台的账号运营、商业推广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从作者
阿德勒理论导读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以简化和浓缩的方式,向读者们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学术演讲,阐释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体系...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社会潜意识》内容简介:社会潜意识对于理解个人和团体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家庭到社会,从团体到组织,从小型、中
Thestrengthofthisbookisinthedeterminedapproachittakestohelpingthereaderlearnthes...
自然养生法:听李振军医师讲健康 本书特色 穿越自然的资源,寻访健康的根源,真正破解长命百岁的秘密。时时养生,刻刻防病。献给父母*贴心的礼物自然养生法:听李振军医...
高血压的居家疗法 本书特色 高血压是世界性常见疾病,近年更有迅速发展之势,因症状不明显,常常令人疏于防范,使病情恶化,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本书详细说明高血压的原...
用一段段親子間的交換日記,觸摸你心靈深處的焦慮核心:父母親。18歲以前,我們被焦慮的父母養大,或許幸福,或許創傷;18歲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