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老子与: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具体包括了:老子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时时提醒自己的无德与不善、“可以有国”是靠重农富民还是靠吝啬精神、《老子》对《孙子兵法》的借鉴等内容。该书是作者前作《帛书老子与老子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修订再版。书中据老子世系与楚简《老子》重写老子其人,并重释帛书《老子》,重写老子之术。共有五篇。**篇,老子其人;第二篇,帛书《老子》考释;第三篇,老子术;第四篇老子术之源流;第五篇,老子与《老子》之演变。作者尹振环现为贵州省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工作。
《重识老子与: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三、思想理论发展的八条证据凡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一气呵成的极少,大多有一个发展、深化、渐进的过程。楚简《老子》一些思想虽然深刻,但还不够全面,或者只是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教训的积累,认识深入了、提高了,片面性被克服,缺陷被补充,显得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更成熟。比较简、帛两本,就可以发现这种进程,也能证明《老子》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此类证据少说亦有八:1.“德论”、“道论”的发展与深化也是时代标记简本《老子》的“德”字凡八见,而且一个章就集中了五个“德”字。而帛书《老子》“德”字凡四十四见,与“德”相通的“得”字凡八见。可见帛书大大发展了对“德”的论述。比如简本只提到“二弗”:“为而弗志,成而弗居”,即有所施惠不敢期望报答,事成功遂不敢居功。而帛本在“二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弗”:“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生而弗有。”企图用这种“玄德”即天德来教化人间的人为有私之德。这在认识上是一大提高,它们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吧?又如,简本只有13个章有“道”字,而帛书却有36个章谈到“道”。这36个章又无不是由这13个章引发而来的。由宇宙本体论之道,到万物生成之道;由简单的道体描述,到多种角度对道体的描述;由一般的论述道,到认识论的“道可道,非恒道。”……这些都说明了简本、帛书在认识上的渐进性、过程性、时代性。2.对防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重大补充简、帛两本都有“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章(即今本第五十七章)。此章虽然也肯定“以奇用兵”,但其主题是谈如何以正治国的。孔子说:“政者,正也。”老子之“正”则是君主的“无事”、“无为”、“好静”、“无欲”。顺乎自然又合乎民心的为、动、事、欲,老子并不反对。但对于封建专制国君来说,其事、为、欲、动,大多出于名欲过盛,权欲、情欲过盛,它必然以权谋私、谋名,必然用权失当,招致灾难。所以专制君主的无事、无为、好静、无欲,确能给人民带来自正、自富、自化、自朴的结果。应该说老子这个主张极深刻、极正确。但是,历史证明它会变,并且变几乎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帛本紧接着此章提出了简本所无的今本第五十八章:“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难道就不可能有永远不变的“正”吗?更重要的是帛本又提出了“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这个大问题,这就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道会变成权诈,善良也会变成邪恶。对于如何防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帛本提出**,以正治国经常忧忧虑虑,绝不一味标榜;第二,方而不割,谦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朓(不超前、超常)。可见,如此深刻的思想,分两次完成才是可信的,它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3.本体论认识的深化简本《老子》除了“有状混成”章,没有别的本体论章,帛本增了不少,而且“有状混成”章,简帛两本也不同,**,此章“四大”的排列简本不同于帛、今本,不是“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是“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看来这不是偶然的笔误,而是简本当时只把“道”视为天地之内的道,或者只指君道、政道、人道、自然之道的“道”,而帛、今本将“道”置于天地之前,已是向本体论靠拢了。第二,此章*后还是引到政治上尊王:“国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不是今本之“域中”与“人大”,“王”居然与“道”、“天”、“地”并列。看来老聃与早期道家的宇宙本体论,即是与简本《老子》“丙”合编一册的《太一生水》。它讲的是由太一生水,然后成天、成地、成神明、成阴阳、成四时、成寒热、成湿燥、成岁,“太一藏于水,行于始、周而复始”。可见此种理论较为原始、古雅、朴实。到了帛书《老子》,发展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显得高远玄妙,抽象精致些了。两相比较,既可看出简本、帛本、今本《老子》认识的渐进过程,又可看出简、帛、今三本时代的前后。……
尹振环,男,河北沧州人,1934年生,贵州省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老子》的论文150余篇。1998年、2000年、2006年先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帛书老子辨析》、《帛书老子与老子术》、《今本五十七个章中的模糊点》。200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楚简老子辨析》(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2003年《帛书老子再疏义》、《重识老子与》再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前者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半中岁月 本书特色 1作者为星云大师弟子,星云大师为该书亲自作序推荐。2 作者曾为佛光文化事业公司总编辑,文字功底深厚,文笔十分清新优美,且作为一个出家人,其人...
道教(中国道家文化百科999问) 内容简介 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
容忍-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本书特色 本书呈现了一诚法师一生处世的智慧,法师用平实的文字记下自己的言行、际遇,身体力行地引领人们在做人、处世、等方面善用“和”的...
周易原旨 易源奥义--易学典籍选刊 内容简介 《周易原旨易源奥义》为元人解《易》著作之一,其学本于程颐,常就卦体解释卦义,重点在阐释义理,有不少人生体验,文字简...
心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近来对“意识”的批评、本能与习惯、欲望与感受、生命有机体过去的历史对其当前事件的影响、心理的及物理的因果律、知觉的定义等内容。...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 本书特色 《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具意义的是对历史上孔庙祭祀制度的研究。在传统社会里,孔庙恰是文化力量与政治力量*耀眼的...
为什么要扯淡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扯淡》由盖瑞·l.哈德卡斯特尔、乔治·a.赖施所著,是扯淡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扯淡理论的*新研究成果。比2008年全美非虚...
知识与方法 目录 导论 知识的增长与智慧的锤炼**章 思维模式与科学精神一 阐释对象:西方式的“形上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光大二 物我不二:中国式的人本主义与科学精...
《古典学术史(下卷):1300-1850年》是德裔知名古典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征引大量原始文献、手稿等一手材
安乐哲卷-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 本书特色安乐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
宽容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宽容》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了...
绘画,可以通过一个身体、一张面孔、一个独一无二的眼神、生动地讲述不属于其他任何人的某个人的一生。然而,个体这个必须加以明
国学基础文库--中国哲学小史 内容简介 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
鬼谷子:中国谋略学第一奇书 本书特色 本书融趣味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鬼谷子:中国谋略学第一奇书 内容简介 ...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
回顾与反省-胡适思想录-(五)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
古籍举要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
本书以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主题,论述了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西方近代科学自诞生以来,在其起源、发
作为西方传统中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是最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一书的六位亚里士多德研究权威,抓住亚
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 本书特色 为什么人民普遍感到对先秦诸子美学思想的研究不易深入而流于一般呢 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春秋前的审美观念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