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划分方式,讲述的是从公元前 6世纪以 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至于20 世纪的西方哲学,我们将留给“现代西方哲学”去讨论。通常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目录回到顶部↑
导言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引言
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
一、毕达戈拉斯学派的数目哲学
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
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第一节 智者的启蒙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一、认识你自己
. 二、德性即知识
三、“是什么”的问题
四、助产术
第三节 小苏格拉底学派
一、麦加拉派:善即存在
二、昔兰尼派:善即快乐
三、犬儒派:善即节欲
第四节 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理念
二、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五、摹仿创世论
六、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二、本原—原因论
三、运动论
四、存在—实体论
五、灵魂论
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第三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一、准则学
二、物理学
三、伦理学
四、卢克莱修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
一、早期斯多亚学派
二、中期斯多亚学派
三、晚期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怀疑主义
一、早期毕洛主义
二、晚期罗马怀疑主义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来源
二、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
三、叙利亚学派
四、雅典学派
本编小结
第二编 中古哲学
引言
第四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护教学者:从游斯丁到德尔图良
一、游斯丁
二、伊里奈乌
三、德尔图良
第二节 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一、克莱门
二、奥里根
第三节 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一、论自我意识
二、上帝的认识与信仰
三、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四、灵魂的不朽、堕落与获救
五、历史神学
第四节 教父哲学的尾声: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一、伪狄奥尼修斯
二、波爱修
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二、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斗争
三、安瑟尔谟
四、阿伯拉尔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亚历山大和波纳文图拉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四、托马斯·阿奎那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一、罗吉尔·培根
二、邓斯·司各脱
三、威廉·奥卡姆
四、艾克哈特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第一节 人文主义运动和政治哲学
一、人文主义运动的一般特征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园
二、庞波纳齐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三、蒙台涅的怀疑主义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
一、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二、加尔文的“先定”说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四节 新时代的曙光
一、尼古拉·库萨
二、布鲁诺
本编小结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引言
第七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
第一节 培根
一、四假相说
二、自然哲学
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四、经验归纳法
第二节 笛卡尔
一、方法论和认识论
二、形而上学
三、物理学
第三节 霍布斯
一、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自然哲学
三、公民哲学
第四节 斯宾诺莎
一、实体学说
二、认识论
三、伦理学
第五节 洛克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二、经验
三、观念
四、知识
五、社会政治学说
第六节 莱布尼茨
一、机械论的局限
二、单子论
三、认识论
第七节 巴克莱
一、感觉主义唯心论
二、非物质论
三、科学与宗教
第八节 休谟
一、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二、温和的怀疑论
三、因果观
四、宗教怀疑论
第八章 法国启蒙哲学
第一节 孟德斯鸠
一、法的精神
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四、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伏尔泰
一、经验论
二、自然神论
三、社会政治思想
第三节 卢梭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三、社会契约论
第四节 拉美特利
一、心灵和身体的关系
二、人是机器
三、无神论思想
第五节 孔狄亚克
一、唯理论批判
二、感觉论
第六节 爱尔维修
一、肉体的感受性
二、利益论
三、环境和意见
第七节 狄德罗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
二、观察、思考和实验
第八节 霍尔巴赫
一、自然的整体性和必然性
二、对宗教的批判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康德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理论理性
三、实践理性
四、判断力
第二节 费希特
一、知识学的基础
二、法权哲学
三、伦理学
四、知识学的演变
第三节 谢林
一、自然哲学
二、先验哲学
三、同一哲学
四、启示哲学
第四节 黑格尔
一、精神现象学
二、实体即主体
三、逻辑学
四、哲学全书
五、辩证法
六、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十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
第一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一、青年黑格尔派
二、费尔巴哈
三、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终结
第二节 非理性主义思潮
一、叔本华
二、克尔恺郭尔
三、尼采
第三节 实证主义及其发展
一、孔德
二、穆勒
三、斯宾塞
四、马赫主义
第四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新黑格尔主义
二、新康德主义
本编小结
结束语
后记
真理是一颗日光下的珍珠 本书特色 《真理是一颗日光下的珍珠》是一本谈论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教育、伦理的随笔集。 培根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鼻祖,其随...
文明的忧思-美学经典 本书特色 18世纪末德国精神革命观念引到英国的重要传播者19世纪思想*开放*敏感的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人为后代而活着的先知,中国文化的一个知...
《中观心论》是清辩论师现存唯一的梵文著作,仅保存在丹珠尔中的《思择炎》则是《中观心论》的唯一古注,其中的《入抉择数论之真
净土宗大意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净土思想的产生、中国净土宗史略、净土宗之经典、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修持法门、净土文化六章。净土宗大意 目录 总序**章净...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作者从藏传佛教中观派理论出发,对藏传大乘佛教作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并对《金刚经》、《般若心经》这两部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世纪文库”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收集了英国大科学家伊萨克·牛顿有关自然哲学的十篇论著。牛顿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他的三大力学定...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宗教界精神领袖、伟大的心灵导师、当今社会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1926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修炼篇 内容简介 南怀瑾大师精通三教经典,讲佛经巧合儒经、道经,讲儒经妙用道经、佛经,讲道经揉合儒经、佛经,三教精神存乎一心,运用自如,真可谓...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本书特色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针对朱元育的《参同契阐幽》。南怀瑾先生特别强调“我认为在所有的《参同契》注解中,他的《阐幽》*正统”...
庄子(学生必读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经典珍藏本) 内容简介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儿童的初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对一...
当代学术思想文库高宣扬作品---后现代论 本书特色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在其结果中的现代主义,而是在其诞生状态中,而且这种诞生状态又是持续不断的。——利奥塔当代学...
基督徒与罗马之陷落-[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基督徒(与罗马之陷落英汉双语)》由爱德华·吉本编著,详细地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入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
谈美书简-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
《法相唯识学(上)》是佛家人士太虚先生在厦门大学文哲学会讲授“法相唯识学概论”时,由其门人学生的笔记为基础写成的。《法相
姜守誠,1975年生,山東煙臺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聊城
本卷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分析哲学”,第二篇为“科学哲学”。每篇开始写一个导论,分别介绍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各自的来龙去脉、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邀请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讲述老子与百姓的生活。百家讲坛-再说老...
老子学刊-第一辑 本书特色 《老子学刊(第1辑)》要目:以真为道的人格理想——基于《道德经》圣人说的省思老子祸福相依论以心释道——《蟾仙解老》道心论发微历代道书...
无尽的谈话 本书特色 “谈话”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
为天地立心说-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集包括两個部分:《“為天地立心”正義》論文和《天地之心和天心》的資料。“為天地立心”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命題,也是一般中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