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
一、说一切有部 /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
三、 分别论者 /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
第一节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
一、生的定义与外延 /
二、定的定义与外延 /
三、生与定的不同 /
第二节禅的本义与发展 /
一、禅的本义 /
二、有部与经部对禅的定义探讨 /
三、四禅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
一、三摩地的定义 /
二、与三摩地相关联的词 /
三、 三摩地和等至的区别 /
四、三摩地作为大地法 /
五、正三摩地与邪三摩地 /
六、三摩地与散乱的辨析 /
第四节小结 /
第三章三界——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
第一节界的定义 /
第二节略释三界 /
一、欲界六道 /
二、色界与无色界 /
第三节三界分别 /
一、蕴、处、界 /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
四、三界的缘起 /
五、四识住与七识住 /
第四节三界寿命的局限性 /
第五节有情及其世界的毁灭 /
一、欲界的毁灭 /
二、色界天的毁坏 /
三、第四禅与四无色之无常 /
第六节人间为最好的禅修处 /
第七节小结 /
第四章无色界是否有色(物质)之辩 /
第一节色与无色的定义 /
第二节有色与无色之别 /
第三节分别论者与应理论者之辩论 /
一、分别论者之教证(gama) /
二、分别论者之理证(yukti) /
三、应理论者之教证 /
四、应理论者之理证 /
五、对引用经典的评定 /
六、对两派所引经典之讨论 /
第四节“无色”问题之解决 /
第五节小结 /
第五章无想定与灭尽定之辨析 /
第一节无想定 /
一、早期佛经对无想定的探讨 /
二、阿毘达磨中的无想定 /
第二节灭尽定 /
一、灭尽定的定义 /
二、有关灭尽定的经典 /
三、灭尽定的修习者 /
四、灭尽定的获得 /
五、灭尽定的所依 /
六、意成身与灭尽定 /
七、入灭尽定 /
八、灭尽定的性质与异熟 /
九、灭尽定的位置 /
十、灭尽定的期限 /
十一、灭尽定的力量 /
十二、出灭尽定 /
十三、触的生起 /
十四、死亡与灭尽定的不同 /
十五、为何叫灭受想定 /
第三节无想定与灭尽定之异同 /
第六章有关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辩论 /
第一节无心之辩 /
一、“俱”字的两层含义 /
二、从心与心所的关系上论证 /
三、从三法和合来论证 /
四、从识是否不离身来论证 /
五、心之生起 /
六、两种作为实体的定 /
七、众贤的结论 /
第二节灭尽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吗? /
一、涅槃之义 /
二、灭尽定与涅槃之相似 /
三、灭尽定与身证 /
四、灭尽定之正见 /
第三节小结 /
第七章四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不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一、禅支的建立 /
二、近分定与四无色无禅支 /
三、分别释禅支 /
第二节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第三节动禅与不动禅 /
第四节禅作为生存界之受差别 /
第五节小结 /
第八章等至的不同种类 /
第一节略释三种等至 /
一、味等至 /
二、净等至 /
三、无漏等至 /
第二节三类等至的获得 /
第三节三类等至相生论 /
一、从无漏等至无间生净无漏等至 /
二、从净等至无间生起净无漏等至 /
三、从染污等至无间生起净等至 /
第四节四种净等至 /
第五节修习超等至 /
第六节等至依身、所缘与断烦恼 /
第七节无漏等至及诸净近分定所断烦恼 /
第八节八近分定与中间定 /
第九节小结 /
第九章九等至与解脱的关系 /
第一节九等至的范围界定 /
第二节四禅与四乐通行的关系 /
第三节佛依乐速通行而证悟 /
第四节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禅入涅槃 /
第五节四禅与四无色定的不同特点 /
第六节生天界与解脱之趋向 /
第七节小结 /
第十章论种种三摩地 /
第一节有无寻伺三摩地 /
第二节空、无愿、无相三摩地 /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三摩地与三解脱门 /
三、三三摩地的差别相 /
第三节三重三摩地 /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
第四节四修三摩地 /
第五节小结 /
第十一章论金刚喻定的特色 /
第一节金刚喻定与无间道 /
第二节金刚喻定与智 /
第三节金刚喻定与依地 /
第四节金刚喻定与断烦恼 /
第五节金刚喻定的力量 /
第六节小结 /
第十二章依定所起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 /
第一节什么是四无量 /
第二节为何称之为“无量” /
第三节四无量的性质 /
第四节四无量定之行相 /
第五节四无量之所缘境 /
第六节四无量的所依处——界与地 /
第七节修四无量观能对治烦恼 /
第八节四无量的修习 /
一、慈无量的修习 /
二、悲与喜无量的修习 /
三、舍无量的修习 /
第九节修四无量观的行者 /
第十节修四无量观的功力 /
第十一节修四无量观的果报 /
第十三章论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 /
第一节八解脱 /
一、八解脱名目 /
二、解脱的定义 /
三、具足住之本意 /
四、八解脱的建立 /
五、八解脱之所缘境 /
六、八解脱的不同特色 /
七、修八解脱的理由 /
八、何许人能生起八解脱 /
九、何为“身作证” /
第二节八胜处 /
一、八胜处名目 /
二、众贤对“胜处”的解释 /
三、前三解脱与八胜处的关系 /
第三节十遍处 /
一、遍处之名目 /
二、何为遍处 /
三、众贤对“遍处”的解释 /
第四节解脱、胜处、遍处的所依和获得 /
第五节解脱、胜处、遍处之辨别 /
第十四章结论 /
一、圣者成就的等至的数目 /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观点 /
三、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 /
四、大乘禅定理论的发展 /
附录:汉梵/巴重要术语名称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 本书特色 《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的作品汇编。本书内容包含《先秦卷导言》《秦汉卷导言》《魏晋南北朝...
枡野俊明是日本国宝级禅师,建功寺住持,本书中,他以禅师智慧,指引读者将禅的做法引入工作、生活之中,以简单方法,来重置疲惫
国富论 内容简介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
理想国篇译注与诠释-(共二册)-古希腊文-中文对照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
《菰中随笔》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三卷本记载顾炎武读书所得、常言俗谚、师生问答之语四百馀条,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曆法、风俗
生命安宁 本书特色 灵魂无纷扰 生命有安宁 你若喜欢沉思,请与《沉思录》相伴;你若渴望改变,请拿起这本《生命安宁》。本书作者欧文教授自言,这是古代斯多葛哲学...
胡塞尔著作集 第6卷经验与判断/胡塞尔著作集(第6卷) 本书特色 《经验与判断》是胡塞尔三部逻辑心理学的*后一部,前两部是《逻辑研究>和《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 本书特色 《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 》作者党连文依据《道德经》中关于人、自然及其关系的阐...
儒学的多维视域 本书特色 作为全体大用之学的儒学,其本身具有信仰、道德、审美、政治、法律、经济、教育、习俗、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内涵。作者分别以经学、哲学...
彩色图文经典-宽容 本书特色 《宽容》:畅销百年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人文思想启蒙的*佳通俗读本。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
《南怀瑾讲述:庄子諵譁》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
#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本书特色 北大国际mba教授宫玉振*新力作,十二字读透曾国藩,全面解析中国式领导力,从政为官,为人处世,修身必有所获,开卷必...
陈梦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浙江上虞人。1932年于中央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大学、燕京大学、昆明
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 本书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虽然仅就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内容进行商榷,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典型的古籍今译...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伦理学史》★本...
周易易解 本书特色 风水大师沈竹礽 象数学观点解读周易民国国学大师章炳麟、唐文治、金天羽作序推荐民国国学大师马一浮作跋易学的象数,决不是单纯的迷信。对易学的...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本书特色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针对朱元育的《参同契阐幽》。南怀瑾先生特别强调“我认为在所有的《参同契》注解中,他的《阐幽》*正统”...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是佛教中特有的美妙世界,那里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没有丝毫痛苦,这类似于天堂。但实际上...
庄子-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 本书特色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经典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书特色 《了凡四训》是一本广泛流行的劝善书。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