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
一、说一切有部 /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
三、 分别论者 /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
第一节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
一、生的定义与外延 /
二、定的定义与外延 /
三、生与定的不同 /
第二节禅的本义与发展 /
一、禅的本义 /
二、有部与经部对禅的定义探讨 /
三、四禅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
一、三摩地的定义 /
二、与三摩地相关联的词 /
三、 三摩地和等至的区别 /
四、三摩地作为大地法 /
五、正三摩地与邪三摩地 /
六、三摩地与散乱的辨析 /
第四节小结 /
第三章三界——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
第一节界的定义 /
第二节略释三界 /
一、欲界六道 /
二、色界与无色界 /
第三节三界分别 /
一、蕴、处、界 /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
四、三界的缘起 /
五、四识住与七识住 /
第四节三界寿命的局限性 /
第五节有情及其世界的毁灭 /
一、欲界的毁灭 /
二、色界天的毁坏 /
三、第四禅与四无色之无常 /
第六节人间为最好的禅修处 /
第七节小结 /
第四章无色界是否有色(物质)之辩 /
第一节色与无色的定义 /
第二节有色与无色之别 /
第三节分别论者与应理论者之辩论 /
一、分别论者之教证(gama) /
二、分别论者之理证(yukti) /
三、应理论者之教证 /
四、应理论者之理证 /
五、对引用经典的评定 /
六、对两派所引经典之讨论 /
第四节“无色”问题之解决 /
第五节小结 /
第五章无想定与灭尽定之辨析 /
第一节无想定 /
一、早期佛经对无想定的探讨 /
二、阿毘达磨中的无想定 /
第二节灭尽定 /
一、灭尽定的定义 /
二、有关灭尽定的经典 /
三、灭尽定的修习者 /
四、灭尽定的获得 /
五、灭尽定的所依 /
六、意成身与灭尽定 /
七、入灭尽定 /
八、灭尽定的性质与异熟 /
九、灭尽定的位置 /
十、灭尽定的期限 /
十一、灭尽定的力量 /
十二、出灭尽定 /
十三、触的生起 /
十四、死亡与灭尽定的不同 /
十五、为何叫灭受想定 /
第三节无想定与灭尽定之异同 /
第六章有关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辩论 /
第一节无心之辩 /
一、“俱”字的两层含义 /
二、从心与心所的关系上论证 /
三、从三法和合来论证 /
四、从识是否不离身来论证 /
五、心之生起 /
六、两种作为实体的定 /
七、众贤的结论 /
第二节灭尽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吗? /
一、涅槃之义 /
二、灭尽定与涅槃之相似 /
三、灭尽定与身证 /
四、灭尽定之正见 /
第三节小结 /
第七章四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不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一、禅支的建立 /
二、近分定与四无色无禅支 /
三、分别释禅支 /
第二节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第三节动禅与不动禅 /
第四节禅作为生存界之受差别 /
第五节小结 /
第八章等至的不同种类 /
第一节略释三种等至 /
一、味等至 /
二、净等至 /
三、无漏等至 /
第二节三类等至的获得 /
第三节三类等至相生论 /
一、从无漏等至无间生净无漏等至 /
二、从净等至无间生起净无漏等至 /
三、从染污等至无间生起净等至 /
第四节四种净等至 /
第五节修习超等至 /
第六节等至依身、所缘与断烦恼 /
第七节无漏等至及诸净近分定所断烦恼 /
第八节八近分定与中间定 /
第九节小结 /
第九章九等至与解脱的关系 /
第一节九等至的范围界定 /
第二节四禅与四乐通行的关系 /
第三节佛依乐速通行而证悟 /
第四节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禅入涅槃 /
第五节四禅与四无色定的不同特点 /
第六节生天界与解脱之趋向 /
第七节小结 /
第十章论种种三摩地 /
第一节有无寻伺三摩地 /
第二节空、无愿、无相三摩地 /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三摩地与三解脱门 /
三、三三摩地的差别相 /
第三节三重三摩地 /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
第四节四修三摩地 /
第五节小结 /
第十一章论金刚喻定的特色 /
第一节金刚喻定与无间道 /
第二节金刚喻定与智 /
第三节金刚喻定与依地 /
第四节金刚喻定与断烦恼 /
第五节金刚喻定的力量 /
第六节小结 /
第十二章依定所起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 /
第一节什么是四无量 /
第二节为何称之为“无量” /
第三节四无量的性质 /
第四节四无量定之行相 /
第五节四无量之所缘境 /
第六节四无量的所依处——界与地 /
第七节修四无量观能对治烦恼 /
第八节四无量的修习 /
一、慈无量的修习 /
二、悲与喜无量的修习 /
三、舍无量的修习 /
第九节修四无量观的行者 /
第十节修四无量观的功力 /
第十一节修四无量观的果报 /
第十三章论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 /
第一节八解脱 /
一、八解脱名目 /
二、解脱的定义 /
三、具足住之本意 /
四、八解脱的建立 /
五、八解脱之所缘境 /
六、八解脱的不同特色 /
七、修八解脱的理由 /
八、何许人能生起八解脱 /
九、何为“身作证” /
第二节八胜处 /
一、八胜处名目 /
二、众贤对“胜处”的解释 /
三、前三解脱与八胜处的关系 /
第三节十遍处 /
一、遍处之名目 /
二、何为遍处 /
三、众贤对“遍处”的解释 /
第四节解脱、胜处、遍处的所依和获得 /
第五节解脱、胜处、遍处之辨别 /
第十四章结论 /
一、圣者成就的等至的数目 /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观点 /
三、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 /
四、大乘禅定理论的发展 /
附录:汉梵/巴重要术语名称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内容简介 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开启本有的大智慧,他所说的经典是由智慧光明所说出来的,这是由真正智慧所说的经典!六祖惠能怎么开悟?他一听《金刚经》...
宇宙之道·《老子》新考 内容简介 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
意向性:论心灵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中,塞尔提出并完整地论证了他的意向性理论。他紧紧围绕意向性概念作出了一系列高度原创和富有启发性的工作,其中包括:将意向状态分析...
《哲学与宗教•形而上学(第2版)》阐释了形而上学这一令人好奇的观念.并论述了这一观念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在这部深思熟虑的经
道家窖藏武功摄生秘笈-附赠DVD 本书特色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乃华夏文明精粹之所在,千年文化之珍贵遗产。其核心教义为修道养生、济世利人;菁华之处在于丹道摄生。内...
《易传全译》:《易传》之名,最早见于战国:人们将解释《周易》的文辞,称作《易传》,又称《十翼》——现在《易传》己成为《周
国学精粹-道德经三解 本书特色 道德经虽五千言,但其“前言修心致道之奥理,后言道心无为之德治”的大旨,却囊括了以修心为尚之佛家、以治国为尚之儒家的全部要义。志于...
儒道会通-王弼《老子注》之思想建构 本书特色 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潮是玄学,其“三玄”经典之一就是《老子》,而王弼作为玄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所注《老子》被认为是历史...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修订版) 本书特色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当作者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
生活禅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3 本书特色 黄夏年编*的《生活禅研究(3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由净慧法师纪念文集与生活禅研究两部分组成,探...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6个章节,对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包括斯奈德的荒野伦理、斯奈德的文明观...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六卷(插图本) 本书特色 ★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担任名誉主编,朱大渭担任主编,周自强、孙家洲、李斌城、景蜀慧、刘复生、林金树等资深断代史专家撰...
佛菩萨图说 内容简介 (四)智慧**合利弗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深得佛陀的信任,名字意为鹜鹭子或秋露子。他的母亲是摩揭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的女儿,...
释净空-认识佛教 本书特色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佛教传...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本书特色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里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
居明说法 本书特色 阿弥陀佛是什么?学佛归零是什么?修行人修什么;《居明说法》为您拨开一切迷雾。揭示密宗世界的真正秘密。让您寻回原本属于您的高深智慧!居明说法 ...
个体的人:祁克果的基督教生存论思想 本书特色 《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个体的人:祁克果的基督教生存论思想》把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
还原《道德经》本意 本书特色 本书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为依据,同时参考了传世的八十一章《道德经》等诸多版本,对《道德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解读。全书分为...
沉思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作为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其著作《沉思录》曾经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为伟大的作品...
《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台湾,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