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台湾,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之发展,进而探明精神本身的表现途径,解决中国“内圣”之学的“外王”问题。
新版序旧序一旧序二旧序三第一部 夏商周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第一节 观念之具形第二节 氏族社会第二章 周文之含义第一节 周文之形成与宗法社会第二节 政治等级与治权民主第三章 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第一节 分位之等之价值观念为中国文化生命之特征第二节 黑格尔论东方:印度之阶段与中国之统一第三节 东西两民族之生活原理之基本不同第四节 黑格尔所了解者并非全无理第五节 中国所缺者为国家政治法律一面的主体自由第六节 中国所具备者为道德的主体自由艺术性的主体自由第七节 结语:人格世界之普遍性与个体性第二部 春秋战国秦第一章 五霸与孔子第一节 桓公与管仲之尊王攘夷第二节 通体是仁心德慧之孔子第二章 战略与孟荀第一节 井田制破坏后之政治形态与战国之纯物量的精神第二节 全幅是精神通体是光辉表现“道德精神主体”之孟子第三节 通体是礼仪,表现“知性主体”之荀子第三节 秦之发展与申韩第一节 秦之发展及其物理数量之精神第二节 佛老申韩之生心害政第三部 楚汉相争:综论天才时代第一章 天才时代之来临第一节 天才人物第二节 天才的宇宙与理性的宇宙第二章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第一节 中国文化生命里所涌现的观念形态第二节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与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第三节 概念的心灵与智之直觉形态及知性形态:中国所以不出现逻辑数学科学之故第四节 阶级对立与道德价值观念所引生之平等及英雄尽气所引生之打天下:中国过去所以不现民主政治之故,所以未出现近代化国家政治法律之故第五节 中国文化之未来及中西文化自然谐一之远景第三章 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第一节 打天下之观念:打天下之精神不是事功之精神第二节 一治一乱之循环性第三节 只有革命而无变法第四节 气节之士以及所谓士气第五节 暴戾之气与惨酷第六节 软性之物化与风流清谈第七节 治国安邦以天下为己任之儒者,其用心之形态与限度第四部 西汉二百年:理性之超越表现时期第一章 萧规曹随,躬修玄默第一节 萧曹文景附论贾谊第二节 汉初之封建及此问题之意义第二章 仲舒对策,汉武更化第一节 武帝之性格与董仲舒之文化运动第二节 理性之超越表现第三章 更化后有关文献摘录第一节 儒士与巧慧之士第二节 儒术与法吏第三节 儒学与禅让第五部 东汉二百年:理性之内在表现时期第一章 光武之人格第一节 光武之习尚第二节 船山论光武第二章 光武之凝敛的理性人格所决定之时代第一节 功臣不任吏职第二节 峻文深宪、责成吏职第三节 内外朝之判分至光武而成立第四节 三公与尚书权限之轻重第五节 论尚书之性能第六节 史、尚书、相之理想性及制度性第七节 经术教化之培养第三章 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之间之斗争第一节 安帝、顺帝时外戚与宦官之争第二节 顺、中、质、桓时李固、杜乔与梁冀之争第三节 桓、灵时陈蕃、窦武与宦官之争第四节 党锢之祸附录一、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唐君毅著)二、关于历史哲学酬答唐君毅先生
名家品论语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国学热”,确切说是“儒学热”悄然兴起,愈演愈烈,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引发各方人士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到底是进步还是逆流...
无诤之辩 本书特色《无诤之辩》汇集了释印顺法师关于学术批评与讨论的文字,所涉均为佛学研究之重要问题,包括《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批评胡适禅宗研究的《神会与坛...
普罗提诺论恶:《九章集》一卷八章解释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言、《九章集》一卷八章义疏和普罗提诺论恶阐微三方面内容。普罗提诺论恶:《九章集》一卷八章解释 目录 导...
人生三论 本书特色 《人生三论》:命运·死亡·人生奋斗人生的生命旅途,随时伴随着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既需要我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去追求,去奋斗,更需要智...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内容简介 由我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三卷,原本乃为北京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所准备的入门导读参考资料。没有料到,此书在二十年前由中华书局出...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科学思想史著作,作者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扼要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创世论与进化论激烈之争的经过,...
民俗文化审美探究 本书特色 杨庆黎所著的《民俗文化审美探究》中认为:民俗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
一本书领悟哲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不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更不是一种文化精英在《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沙龙奢...
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论语》的一种试探性的理解,它的论述方式以及阅读方式,是让我们切身的生存经验与孔子的生命、思想发生本源的互动,在这种...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 本书特色本书是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量子力学系统做出哲学解释的代表作,也是作者赖欣巴哈的一本主要著作,写于1942年。作者从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
人生十论-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全集:人生十论(新校本)》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人生十论-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内容简介 本書系錢穆先生所撰人生問題...
自树树人-鲁迅美学探寻 本书特色 《自树树人--鲁迅美学探寻/中华女子学院学术文库》编著者张永辉。《自树树人--鲁迅美学探寻/中华女子学院学术文库》内容提要:鲁...
中国佛教哲学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宇宙人生和修持实践的看法与主张。本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
星云大师-安住我身 本书特色 人的读书,就像匠人切磨钻石,每一部书都是一具切割轮,磨除晦暗表层,让智慧穿进内心,折射出美丽光芒。书卷中得智慧,阅读是与古今圣哲相...
传习录校释 本书特色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传习录》是...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三论玄义校释(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三论玄义的作者吉藏是三论宗的创始人。本姓安,祖籍西域安息,故有「胡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本书特色 由俞良早编著《马克思主义东方学》是作者多年认真工作的结果。本书设立18章,分别研究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18个基本理论,...
华林(第二卷) 本书特色 《华林(第2卷)》收《波你尼语法初探》、《南诏大理大黑天崇拜及其影响》、《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等47篇文章。华...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选译了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其中最早的根本经典均据梵文原典译出,除了《弥曼差经》是节译外,其余都是全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逐渐写作,并在担任一系列学术职务的过程中得以完成。1938年,在牛津大学所作的《语言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