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妇鸡丁是我偶然在乡间一家小餐馆发现的,尝后非常满意。此菜集辛辣之大成,麻烫刺激,外焦里嫩,嗅之异香,入口舌迷,令口腔粘膜陶醉,入喉更有痛快淋漓之感,胃肠为之歌咏,魂魄舒张欲仙。后来我多次带亲朋从市里远奔此小馆,品尝此菜,还建议该店干脆就以此菜冠名。
我近年来所撰文字,多有与菜肴点心水果零食结缘的,开始是不自觉状态,渐渐地自觉起来。我注意到,当前全球文学创作中,都有饮食文学涌现,比如美国名厨安东尼·伯尔顿的《厨师之旅》,影响就很大,我们这边三联书店也出了译本。我国台湾地区的二鱼文化事业公司,也推出了“饮食文学系列”,2002年出版了我一本《藤萝花饼》散文集后,2004年又出了我中篇小说《泼妇鸡丁》单行本。
作为饮食男女中的一员,我已悟出,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贯穿在一日不可废除的吃喝中的,从解饥渴求温饱的*低层次上提升以后,我们对美的追求,对情的寄托,对自己与对别人的慰藉,对今日与未来的期许,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餐桌享受中。
《泼妇鸡丁》这部小说,是我自觉地进入饮食写作的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成果。饮食男女,当有饮食文学,而在饮食文学里,揭人间真相,绘浮世风景,把人生百味、世态千滋汇为一席,力求以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性,谁说只是菜谱的堆砌、唾沫的狂欢?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先入你眼,再浸你心,于谐谑中觉甘苦,于乱象中悟真谛。
也许有人一听饮食文学,就觉得不雅,甚至会以为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玩世不恭的文字,我劝他们还是看了再加臧否。你吃过泼妇鸡丁吗?尝过多半喜欢。我现在坚信:美从口入,情从口出,饮食之间,大义存焉,耙剔梳理、消化吸收、融会升华,此种文字,时之所需,道之所载,须自黾勉,再接再厉!
《泼妇鸡丁》篇幅较长,在2006年出版的(刘心武自选集》里,作为《民工三部曲》之一收入了它。这本《藤萝花饼》是涉及饮食的散文随笔集,没吃过泼妇鸡丁,尝尝藤萝花饼也不错。我为台湾读者编成的繁体字竖排本,在海峡那边颇获好评,《中国时报》等媒体都有报道评论。“藤萝花饼” 口味比较清淡,菜量也较小,更适合快节奏中的忙碌者作为“休闲零食”品尝。这个为内地读者印行的简化字横排本,保留了台湾版的所有内容,但特意增加了新的一辑《花果满山》,这新增入的文章都是2002年后新写成的,仍是那样的写法——不是写寻味指南,而是借饮食来展示时代风貌,咏叹世道人心并试图挖掘人性。
中国的美食物,世界**;语言文辞之美,更是冠绝天下。美食与美辞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遍照寰宇。刘心武的这本美食散文,就是*新的绝佳明证。本书乡土味十足,从文革、贫乡到“美食”,他写的是平淡生活中平常饮食,道出了其中的情与味,情味里还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本可口的饮食散文,以隽永的文字激起味蕾的快感,以文化的热度烹调怀念的滋味,每一道食物都飘散出浓郁的人情掌故。本书是刘心武首次在华文地区出版的饮食散文,全书共四辑:五花肉、美丽的胡萝卜、小糖火烧、秀色可餐,谈食物,也谈人情掌故。本书处处流露文化情怀,在人文中烹调美食,香味浓郁;在食物中见人情关怀,在人情中品尝美食滋味。
《藤萝花饼》是刘心武迄今唯一的饮食文集,整理出版时,他发现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常常“用味蕾写作”,希望自己*后退化的身体器官是味蕾,否则生命即失去了意义。然而“比口舌更知味的,是心舌,或者叫灵舌,那上头的味蕾,能感受到更微妙的滋味。用心舌的味蕾写作,应成为我越来越自觉的追求”。可见刘心武真正在意的,并非饮食本身,他往往通过饮食的体验或观察,抒发怀旧、人情、乡愁之味,和生活的感受及领悟。
《藤萝花饼》是刘心武迄今唯一的饮食文集,整理出版时,他发现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常常“用味蕾写作”,希望自己*后退化的身体器官是味蕾,否则生命即失去了意义。然而“比口舌更知味的,是心舌,或者叫灵舌,那上头的味蕾,能感受到更微妙的滋味。用心舌的味蕾写作,应成为我越来越自觉的追求”。可见刘心武真正在意的,并非饮食本身,他往往通过饮食的体验或观察,抒发怀旧、人情、乡愁之味,和生活的感受及领悟。
书摘
声音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打小他就总有这么个要求。陌生,是因为小时候他总用一
种稚气的口吻:“爸,妈,带我去公园吧!”可今天听去,那口气倒像是:
“爸,妈,我带你们去公园吧!”
老王细一想,这两年来忙来忙去,确实没怎么上公园了。当妈的尽管有
时还去练练气功,但说实在的,也早淡薄了当年那种到公园玩的心境。
去吧!三个人到了公园门口,王抒很自然地去打票。尽管一张票只要五
分钱,可老王夫妇望着一身笔挺西服的宽肩膀儿子,心里都不禁一震:人生
中的那样一个转换时刻,终于来到!
这公园太熟悉了!可又仿佛是头一回来一一是的,是头一回。王抒带着
他们转悠,自自然然地成为了他们的照看者和施爱者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并陆续出版多部专著。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并出版了两部同名专著,反响强烈。
雅俗中国丛书: 好吃 本书特色 《好吃》以“舌尖上的典籍”、“传说中的鲜美”、“点心之笔”、“仪式里的诗意”、“怀旧的文化”这五章分别描绘了口味随时代改变、南北...
面王 本书特色 《面王》从煮面技巧开始讲解,将读者熬制高汤,烹调各式可口的面料理,热乎乎的汤头和五花八门的煮面技巧,满足所有爱吃面的人的需求。营养师把关,料理明...
《衍圣公府档案》食事研究 本书特色 一部“天下**家”的饮食文化史!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领域*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首席专家赵荣光教授历时二...
汉堡-吃的全球史 本书特色 安德鲁?f.史密斯教授从汉堡作为19世纪美国小贩出售的街头食物开始讲起,讲述了整个汉堡的发家史,以及汉堡风行美国及全球的原因。同时,...
《MATLAB GUI程序设计》内容简介:全书的编写基于当前版本的MATLAB环境,书中由浅入深地全面讲解了MATLAB在GUI设计方面应用的知识。
还去面包店买面包?你OUT啦!这本创意烘焙宝典教给你有关面包的一切小事,让你足不出户5分钟做出手工面包。本书彻底颠覆了人们对
蛋糕全书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英国引进,铜版纸全彩印刷★ 西方饮食文化经典系列★ 美食家的难忘记忆和完美收藏★ 涵盖200多款经典配方,加配2000多幅...
饮食卷-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书特色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在国人生活...
《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了如今,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每条高速公路边都有中式快餐店,几乎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备有
中国茶 本书特色 茶的根在中国。五千年前,茶发乎于神农,随着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中国茶有了身份也有了文化内涵。现如今,中国茶遍及世界五大洲,凡提及茶事者,无...
#馄饨·烧卖·春卷(16.00) 本书特色 馄饨料香味浓 温热滑溜烧卖鲜嫩多汁 口口留香春卷皮脆金黄 温热香酥普通食材吃出不凡乐趣,“心灵”加上“手巧”就能做到...
《糕点装饰大全》内容简介:在制作点心、蛋糕等糕点的时候,你有没有为该如何来装饰手中的作品而感到苦恼呢?即便有了灵感,也因
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专门为美食专栏作家殳俏量身定制的一本书。专栏作家、食评家殳俏的最新美食经。殳俏自称“美食工作者”
经典茶文化-谦谦君子 绿茶 本书特色 绿茶——一个被人广为熟知的名字,作为饮品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西湖的龙井、太湖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这...
食说新语-中国饮食烹饪探源 内容简介 《食说新语——中国饮食烹饪探源》是邱庞同先生关于饮食烹饪类文章的汇集。邱先生从事中国饮食烹饪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是...
《老年大学摄影后期制作教程》内容简介:本教程针对老年大学教学特点,以“基础篇”“去灰调色篇”“题材篇”“特效篇”四个板块对
点菜的门道 内容简介 下馆子有如听戏,菜谱就是“戏单”。一堂“满汉全席”的盛宴,如同一台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大戏。好是好,却是难得一遇!“折子戏”,虽说是不那么...
《中国信息化年鉴2018》内容简介:《中国信息化年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为了系统、全面、准确、如实地
老饕论吃-何新谈美食 本书特色 大凡一个资深的“吃货”,都有着不俗的智慧和情趣,从古至今,中国便盛产这样的“吃货”,如袁牧,如蔡澜……在这些“吃货”的...
五大分類,內容完整,102道料理,MASA的800條貼心小叮嚀,2000張照片StepbyStep超強全圖解,讓您一學就會!輕輕鬆鬆就能讓您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