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跨越历史时空,俯瞰国际金融体系,充分揭示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战略意义。书中,作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权威角度,揭示了美元霸权这个有史以来*复杂的金融体制,实际上是美国借助各国央行统治全球经济、获取全球资源财富的主要手段,读后令人触目惊心、扼腕长叹!廖子光和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使我们认识到,当金融工具成为掠夺工具时,它的主导者既可以轻松地将自己拖欠的债务一笔勾销,也可以明火执仗地掠夺他国民众辛勤的劳动成果。——时寒冰(中国传媒人联盟特约视察员、网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本书跨越历史时空,俯瞰国际金融体系,充分揭示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战略意义。——周志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互动业务部副总经理)华裔经济学家廖子光先生(Henry C.K.Liu)对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颇有研究,且视角独特、中立客观。——刘军(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廖子光长期旅美,探悉美国政策,故此文章(《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贷币操纵国》)通篇分析透彻,论据充足,可供我国研究中美经济的机构和学者参考。——温跃宽(美中自由贸易促进会秘书长、旅美经济学者、人民日报驻联合国首席记者)美元霸权是由廖子光(Henry C.K.Liu)首创的描述美元在全球经济中霸权地位的术语。廖*早在2002年4月11日号《亚洲时报》的一篇题为《美元霸权必须终结》的文章中提出这个术语,然后这个术语被广为流传和引用。——译自国际维基百科美元霸权(Dollar Hegemony)词条本书作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权威角度,揭示了美元霸权这个有史以来*复杂的金融体制,实际上是美国借助各国央行统治全球经济、获取全球资源财富的主要手段,读后令人触目惊心、扼腕长叹!——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美国的金融战略会导致世界金融处于失衡状态吗 它会导致全球金融处于崩溃的边缘吗 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储蓄、投资和生活呢 相信您读了这本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陈岩松(仲量联行西门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区主席)廖子光先生从全球政治和经济战略视角,对美元霸权金融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非常重要的成果。每一个认真研究和关注国际金融体系和中国金融经济外交战略之人士,都不能忽视廖先生的深刻洞察,我郑重向读者推荐廖子光先生的著作。——向松祚(《不要玩弄汇率》和《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的作者、《蒙代尔经济学文集》(6卷)中译者)我们对比一下宋鸿兵和在Asla Times上定期发表文章的廖子光(Henry C.K.Liu),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便明白《货币战争》中哪些是谬误哪些是值得参考的东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读者jugojl
本书作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全维角度,揭示了美元霸权这个有史以来*复杂的金融体制,实际上是美国借助各国央行统治全球经济、获取全球资源财富的主要手段。全书分为3个部分:美元霸权是阻碍全球和中国发展的祸根,美中之间的金融与贸易关系,美元背景下的美中地缘政治。
破解金融市场的运行之谜,长久以来都是人们的追求和理想。《金融战争》的面世,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该书跨越历史时空,俯瞰国际金融体系,对国内外一系列金融大事件进行了生动透彻的剖析,在充分揭示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战略意义。
**部分美元霸权:阻碍全球与中国发展的祸根
**章美元霸权与新型全球帝国
美元霸权是有史以来*复杂的金融体制。在人类金融事务中,首次出现了由一国不兑现纸币通过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强加的货币霸权,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使这种货币霸权的形成成为可能。在美元霸权的作用下,全球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各经济体臣服于美国经济的工具;世界贸易现在是一种美国发行美元纸币。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的游戏。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霸权成为可能,从而使美国例外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为可能。全世界低工资的出口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不惜一切代价地自残性出口竞争,不明智地以“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资”增长模式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真正的产品财富。而换来在国内不能使用的美元纸币,并造就了它们现在敢怒不敢言的美国全球霸权。
一、美元霸权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经济学教科书上常常说外汇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并且倾向于无视影响市场供求的社会政治因素。
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结构建立在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基础之上,美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例从10年前的51%增长到现在的68%。80%的外汇交易是通过美元进行的。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部贷款都是以美元标价的,大部分外币贷款也是如此。然而,美国占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的比例只有11%(世界总量是9.1万亿美元,美国总量为1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的比例是13.8%(1.260万亿美元)。商品价格和汇率的变导致2003年的世界商品贸易价值比2002年提高了10.5%。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美元价格**次全面提高。2004年,世界人均商品出口额达到1562美元,也就是说每天4.30美元。而在64亿世界人口中,30%的人一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不足人均出口商品价值的四分之一。
(一)美元霸权的起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下,放弃了美元同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此后,美元成为一种无任何国家财政和货币纪律约束的不兑现纸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将由黄金支撑的可靠货币美元确立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基准货币,其他各国货币都以极少发生变化的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固定汇率体制的目标是维持贸易国家的诚信,防止其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人们并没有料想到它会支配贸易国家的生活标准,因为后者是由汇率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经济学界传统智慧构思下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考虑到世界贸易融资所需求的跨国资金流动。从1971年开始,美元就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一种只有美国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同时,美国继续承受着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
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开始。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
现实的运行情况就是如此的荒谬。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货币储备工具。美国,也只有美国,才能够依法生产不需要黄金支持的美元纸币。尽管*近有所调整,美元的汇率还是维持在18年中贸易权重的高位,而毫不顾忌美国早已是世界*大债务国,其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已经创记录。截止到2004年9月15日,美国的国债是7.38万亿美元,以每天16.9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同期,其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73万亿美元。
(二)美元霸权的演变和影响
1991年冷战的结束推进了解除管制的金融市场全球化,这使大多数经济体允许不设限地通过电子网络操作跨国界资金流动。此后,以不兑现美元纸币为基准的巨大外汇市场发展到日交易量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外汇和金融市场的解除管制,许多货币开始以美元为基准自由浮动,这不是对市场的力量做出反应,而是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为了维持其出口竞争力和抵制美元霸权对其国内生活标准的影响,许多贸易国家将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作为其经常性且*后诉诸的选择。
自1991年以来,金融全球化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大的债务国。具有*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其双重赤字均是以美元纸币融资的,而美元不仅继续充当国际贸易的主要储备货币,而且更重要的是继续充当国际金融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元霸权的形成使美国能够以其资本账户盈余消除国际收支失衡,以此平衡否则将造成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国际收支失衡的持续性贸易和财政赤字。
美联储扩大货币供应的放松银根政策,为从贸易赤字中分离出的财政赤字融资,这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可以吸收日益攀升的债务,却不改变债务与资产比率,并造成被重命名为“增长”的、事实上但非公开的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将这种虚幻的增长吹捧为外国投资被吸引到美国资产的原因所在。美元霸权所做的是将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失衡转变为美国经济中以美元标价的债务泡沫。美元持续地丧失购买力,而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价格日益攀升,反映这种资产价格的经济高速增长又为美国债务和资产的持有人带来了名义上的高额回报。
美元霸权下的世界贸易是一种这样的游戏:美国发行美元纸币。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全世界相互联结的经济体不再为了获得李嘉图式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它们在出口行业竞争,获取所需的美元清偿以美元标价的外债。并积聚美元储备以维持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
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在解除管制的市场上遭受投机性和操纵性攻击,全世界的央行必须获得并持有相应数量的美元储备,以预防其货币流通的市场压力。某一货币贬值的市场压力越大,其中央银行必须持有的美元储备就越多。只有美联储免于这种压力,因为美国可以不受限地任意印发美元。这就为强势美元提供了内在的支持,反过来又促使所有的中央银行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使美元更为坚挺。这种反常的现象就是所谓的美元霸权,其得以建立,是由于地缘政治建构的特征,即关键性的商品,尤为突出的是石油,是以美元标价的。每个人都接受美元,因为它能买到石油。自1973年以来,美国容忍石油出口垄断,而美国向那些产油国攫取的筹码是以美元标价的石油和石油美元的循环。一国货币的交易价值不再取决于该货币发行国的生产率,而是取决于其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储备规模。
讽刺性的是,在产油国从以美元标记的油价突然上涨中获益的同时,它们促成了维持美元价值的需求。从而,三个条件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美元霸权:首先,1971年,由于美国海外开支造成的财政赤字引起美国黄金储备的大规模锐减,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抛弃了布雷顿森林体制,并中止美元与黄金相挂钩。其次,石油是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以美元标价的,随后是其他的关键商品。第三,1991年冷战结束后,解除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场开始形成,推动跨国界的资金流动成为常态。
在汇率自由浮动的背景下,对资本和外汇控制的总体放松使得各国货币遭受投机性攻击经常发生。此后。各国中央银行一直被迫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以备消除本国货币在金融市场中遭受突发的投机性攻击。从定义上看,美元储备必须投资于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从而为美国经济制造出资本账户盈余。因此,美元霸权阻止了出口国在国内消费其从对美贸易顺差中挣得的美元,并迫使它们为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融资。从而把真正的财富输送到美国,而换来为美国债务融资,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的特权。
即使在经过长期的大幅调整之后,美国股票的价值仍然位于25年来的高点,其交易溢价比新兴市场的平均值高56%。1996年到2003年,美国股票资产的价值上升了约80%,欧洲上升了60%,而日本下降了30%。l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股票资产缩水一半以上,其中80%左右的为美元形式,即便当地货币也经过了大幅贬值。虽然自1986年以来美国就成为净债务国,但其国际投资的净收益还是保持着正增长,美国海外投资的回报率一直高于在美国的外国投资回报率。这反映出美国经济的总体实力,而其实力源于美国是唯一能在累积外债的同时,还能享有由主权信贷带来的收益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美元霸权的存在。
货币数量论显然在起作用。美国资产的增长和美元数量的增长并不同步。尽管所有部门的价值下降了80%,美国公司仍占全球市场资本的56%。从1990年至2001年,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的累计回报率为281%,而甚至在不计算日本的情况下,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NSCI)发达国家指数的回报率也只有12.4%。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仅有7.7%的回报率。
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转而为美国的贸易赤字融资。而且,任何资产,不论位于何地。只要以美元标价,本质上就是美国的资产。当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使石油以美元标价时。鉴于美元是不兑现纸币。美国本质上就无偿占有了世界的石油。货币数量论主张,美国印发的美钞越多,美国资产价格上升越高。根据新古典主义的界定,只要工资不提高,资产价格的上升不是通胀。从而,强势美元政策为美国带来双赢,而世界各地的工人,包括美国国内的工人,交出了两倍的损失。
历史上,全球化过程一直是国家行为的产物,各国一直采取行动抵制国家主权遭受市场力量单方面的压制。货币垄断无疑是单个国家对贸易施加的*根本限制。1776年,也就是美国独立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11年后,美国的建国者在斯密的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制定了美国宪法,成文、理性地表达了对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贸易政策的憎恶。斯密*憎恶的政策就是当时所有强国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我们需要记住,斯密有关限制国家行为的观点只是适用于关于贸易限制的重商主义问题。斯密从不支持政府容忍贸易限制,不论该限制是来自大企业垄断集团,还是来自其他政府。
重商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确保一国出口额高于进口额,在当时,贸易盈余都是以金属货币来结算的,也就是以黄金支撑的硬通货,而不是不兑现纸币来结算的。以黄金支撑的贸易盈余使英国等顺差国家能够投资于更多的工厂,制造更多的出口品,从而为本国带来更多的黄金。而美洲殖民地等出刚也区,不仅耗尽了维系其货币的黄金储备,导致本地货币的自由落体式贬值(这与当今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所面临的情况并无两样),而且缺少多余的资本来建造工厂,生产出口品。因此,美洲尽管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还是只能出口生铁到英国,来换取英国的铁制品。
1795年,当美洲人*终意识到他们处于不利的贸易地位,并开始募集欧洲资本(主要是法国和荷兰的)以着手建设制造业时,英国颁布了《铁制品法》(Iron Act),禁止在美洲制造铁制品,这导致了新兴的殖民地居民的巨大不满。斯密赞成与英国政府所持立场相反的政策,即支持促进国内经济生产和自由的对外贸易,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自由放任”(1aissez faire),因为英国无法接受这种异端思想,所以拒绝以英文命名。虽然字面意思是“放任不管”,但自由放任的实质意思根本不是那回事。它意味着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来抵制重商主义。推崇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在宣传“自由放任”就是政府不干涉贸易事务时,都暴露了其根本性缺陷之一:他们是完全不合格的历史学者。
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它能通过低成本的进口维持美国的低通胀,也使以美元标价的美国资产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十分昂贵。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听政会上自豪地将这种安排称为美国的金融霸权,它使得美国经济在其他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繁荣发展。它扭曲了全球化,使之成为一种为了得到自1971年以来就不再由黄金支撑、近十多年来也不再由任何经济基本原理所证实的全能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低的劳动力成本和*高的环保代价生产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的“向底线竞争”过程。
这种形式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剥夺了它们大量的出口成果,使其国内经济缺乏资金,因为所有盈余的美元都必须重新投向美国国库券以防止本国货币的崩溃。
这种形式的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为了充当全世界*后诉诸的消费者,美国经济已被推进了因挥霍消费和账目欺诈而日益扩大的债务泡沫。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税收或利润的支持,美国的资产净值和房地产价格不可持续和不合理的增长意味着美元事实上的贬值。讽刺的是,*近美国的资产净值从2004年的顶峰跌落下来和预期中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反映出美元更为走强的趋势,因为同等数量的美元可以购买更多缩水的股票和财产。美国国内美元购买力的提高造成了它与其他货币购买力之间程度不同的差距,致使实行可自由兑换货币和固定汇率的经济体的物价高度不稳定,如香港和一直持续到*近的阿根廷。对美国来说,美元汇率的下降实际上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升。从而,由于美国经济中存在债务泡沫,强势美元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债务已将美国的美元政策推向极端。
货币汇价的规定已不仅是主权国家对本国货币行使主权的实践。美国借助于美元霸权,在全球自由贸易的名义下,篡夺了其他国家为支持其民族经济规定本国货币兑换价值的特权。美国对汇率的立场一直是不一致的。80年代美元升值时,美国为了保护出口贸易,将固定汇率奉为至理名言。近年来美元不断贬值时,美国为了转嫁对其贸易逆差的责难,抨击固定汇率是在操纵货币。现在,它的目标是盯住美元已长达十多年时间的中国人民币。
……
廖子光和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使我们认识到,当金融工具成为掠夺工具时,它的主导者既可以轻松地将自己拖欠的债务一笔勾销,也可以明火执仗地掠夺他国民众辛勤的劳动成果。
——时寒冰(中国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廖子光长期旅美,深悉美国政策,故此文章(《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操纵国》)通篇,分析透彻,论据充足,可供我国研究中美经济的机构和学者参考。
——温跃宽(美中自由贸易促进会秘书长、旅美经济学者、人民日报驻联合国首席记者)
美元霸权是由廖子光(Henry C.K. Liu)首创的描述美元在全球经济中霸权地位的术语。廖最早在2002年4月11日号《亚洲时报》的一篇题为《美元霸权必须终结》的文章中提出这个术语,然后这个术语被广为流传和引用。
——译自国际维基百科美元霸权(Dollar Hegemony)词条
本书作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全维角度,揭示了美元霸权这个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实际上是美国借助各国央行统治全球经济、获取全球资源财富的主要手段,读后令人触目惊心、扼腕长叹!
——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美国的金融战略会导致世界金融处于失衡状态吗?他会导致全球金融处于崩溃的边缘吗?他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储蓄、投资和生活呢?相信读了这本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陈岩松(仲量联行西门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区主席)
廖子光先生从全球政治和经济战略视角,对美元霸权金融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非常重要的成果。每一个认真研究和关注国际金融体系和中国金融经济外交战略之人士, 都不能忽视廖先生的深刻洞察。我郑重向读者推荐廖子光先生的著作。
——向松祚(《不要玩弄汇率》和《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的作者、《蒙代尔经济学文集》(6卷)中译者)
我们对比一下宋鸿兵和在Asia Times上定期发表文章的廖子光(Henry C.K. Liu),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便明白《货币战争》中哪些是谬误哪些是值得参考的东西。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读者jugojl
本书跨越历史时空俯瞰国际金融体系,充分揭示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战略意义。
——周志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互动业务部副总经理)
华裔经济学家廖子光先生(Henry C.K. Liu)对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颇有研究,且视角独特、中立客观。
——刘军(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
廖子光先生(Henry C.K. Liu,有人也将其名音译为亨利•C•K•刘)1938年出生在香港,在哈佛大学接受过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的教育,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期间,对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潜心研读,廖子光先生曾担任过著名的洛克菲勒公司投资顾问,现任纽约著名的廖氏投资咨询公司总裁,成为一名成功的金融实业家。
廖子光先生自幼旅美,不过,深谙中国历史与文化,对中国的热爱从未消减。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时,作为美籍华人,廖子光先生主动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担任翻译。
1996年,由于对纽约时报该年12月28日社论《再见了香港的自由》“热衷于臆想,对香港历史与现实评说失准”义愤填膺,廖子光提笔向《纽约时报》编辑部去信,意图澄清事实。但《纽约时报》却拒绝刊登这封实事实说的读者来信,廖子光只好将该信转投我国的《人民日报》。该信后发表于1997年2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阅读该信,可充分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几十年的华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自2002年以来,廖子光先生在香港出版的由马来西亚人主办的《亚洲时报》(Asia Times)上开设“The Complete Henry C K Liu”专栏,其文章重点研究美元霸权对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地缘、军事、经济意义,以及美中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三个领域。从2002年4月11日该专栏的首篇文章“美元霸权必须终结”(US dollar hegemony has got to go)开始,随着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廖子光的笔触也日渐深入到美元霸权运作机制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出美元霸权是历史上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它已成为阻碍全球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祸根,并对全球各国,尤其是中国,如何应对美元霸权,如何重建这个被颠覆的世界提出了富有见地、催人奋醒的思考和建议。
译者承蒙廖子光先生的授权和委托,着手从“全球经济与金融”、“全球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廖子光先生著述的整理和翻译工作。《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围美元霸权》是我们整理和翻译的第一本,以后还会陆续推出其他著作。
《熊继柏讲《内经》(增订版)》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二篇十一章,涵盖内经的理论体系,基本学术思想,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
最新会计迅捷入门 本书特色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写,易学易用。解读会计**知识体系,轻松搞定日常会计问题。最新会计迅捷入门 内容简介 权威。本书由资深会计专家...
《创业教我的50件事》内容简介:伟大的创业,起点都是创业者说:“我有一个idea!”然后虽千万人吾往矣。失败的创业,起点也是创
危机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 内容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商界中,掌握有效的管理或是避免危机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对一个机构的生存和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书收集的八...
物流知识百问百答 本书特色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物流及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物流的七个基本功能及其相关知识,和现代物流知识。其重点在于介绍物流知识中基本的和*新...
识人用人有学问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九卷,搜罗了172个历史上的真实故事。从对人才的判断、对人才的态度、任用人才的心态、保持与人才的关系等多种角度阐释了识人用人之...
《基业成长》中鲁宾菲尔德主导了星巴克从100家店到4000家店的战略扩张过程,为星巴克成长为全球卓越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将
宜家在德国市场上写下的成功史,也是一段动态的全球化历史。在20年时间里,这一家具连锁企业成长为席卷全世界的企业。在宜家购物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化危为机 本书特色 “互联网+”无疑是2015年*热的词,这个“+”的含义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为传统企业带来创新和升级。2015年是传...
查账金钥匙:假账的甄别与防范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为查账工作提供一个现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作者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审计、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十三章。...
《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中介绍了一个整合营销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与其顾客和关系利益人发展品牌关系。作者分十章
管理类逻辑推理:基本原理与解题技巧 本书特色 逻辑经典题库1000题精粹面向零基础、渴望速成的读者侧重传授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课堂应对管理类逻辑考试的制胜宝典管理类...
外贸单证习题与项目实训 本书特色 何秀春、王正华主编的《外贸单证习题与项目实训》其内容分为两部分,即上篇“外贸单证理论习题”和下篇“外贸单证项目实训”,在上篇中...
《引爆趋势(经济读物)》内容简介:为什么会有成百上千万人最后选择穿同样的衣服?为什么嘻哈风潮总是和阿迪达斯球鞋密不可分?为
中华老字号经营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瑞蚨祥、胡庆余堂、吴裕泰、王老吉、茅台酒、荣宝斋、亨得利作为经典代表,挖掘老字号的经典案例和珍贵的...
不良品管控 内容简介 质量被称为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给企业带来长久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一定要设法控制不良品的产生,严格控制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
■簡單卻不平凡的簡報製作方法。■提升簡報設計的IQ、品味及敏銳度。■讓簡報具備優雅的簡潔與清晰的溝通效果。暢銷全球17種語言
新规则 本书特色 各门学科都有经典,商学自然也不例外,要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要在激励竞争的市场上有生存能力,管理者必须读基本经典才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
中国金融史十六讲 本书特色 《中国金融史十六讲》汲取作者数十年深刻研究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精粹,以“中国金融史十六讲”的形式集结出版。**讲至第三讲为中国金融史...
创业必经的那些事-1 本书特色 《创业必经的那些事1》精彩看点:☆告诉众多创业者,甚至包括那些极为成功的专业人士,在创业路途中如何避免遭遇滑铁卢。☆深入分析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