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道菜都颇为精致,色香味俱全,让我大开了眼界,大快了朵 颐,至今仍齿颊留香也。
蔡先生对我说过,真想活上三世,尝遍世界美食。然而,他在遍游中外通都大邑、名山巨川的同时,已差不多尝尽了天下美味。他又是观察敏锐、下笔有神的文章高手,以致他的美食文字像世界各国佳肴一样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写山珍海味,写 家常饭菜,写风味小吃,他都能令读者兴味盎然。比如他写日本的“面道”,不但描述了日本面食两大门派的异同,而且对日本面食容器的特点也津津乐道。在蔡先生笔下,各种美食所体现所代表的正是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传统。
美食是供懂得它的人享受的,蔡先生又对我说过,沉迷于鱼翅鲍鱼,实际上并不懂得美食,这种饮食上暴殄天物的暴发户心态与美食家无缘。蔡先生懂美食,不是假懂,是真懂。虽然他也有偏嗜,他的喜好,未必为其他饕餮食客所完全认同, 但这无关紧要。蔡先生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的美食美文自成一家。
这部《蔡澜食材字典》别具一格,写的就是蔡先生对中外饮食中*为普通*为常见的各种粮食、蔬菜、水果、鱼肉和调味配料的认知,文笔依然生动,描绘依然细腻,看法依然独特,是蔡先生在美食文字创作上新的成功的尝试,值得对美食和美 食文字感兴趣的读者玩味。
松露菌
松露菌英文叫Truffle,法语Truffe,德国人称之Truffel,日人也用拼音来叫。为什么中国人叫它为松露菌?很难明白。 它生长在橡木或榉树的根部,与松无关。
在欧美,与鹅肝酱和鱼子酱同称为三大珍品,欧洲人誉为“餐桌上的钻石”,可见有多贵重了。
英国有红纹黑松露菌,西班牙有紫松露,但要吃的话,*好还是法国碧丽歌Perigord的,与上等鹅肝酱产地相同。当地 人把黑松露菌酿入鹅肝酱中,二大珍味共赏。
你是法国人的话当然觉得黑松露菌*好,但是意大利人则说他们Alba区的白松露天下**。其实两者都有它们独特的香味,各自发挥其优势,不能比较,只有分开欣赏。
这种香味来自树叶的腐化和土壤的质地,那么复杂的组合不是人工可以计算出来,所以至今还没有养殖的松露出现。它埋在地下,靠狗和猪去寻找,猪已被淘了,它会吞掉之故。
两种*好的菌都有从十一月到二月的季节性,一过了几天 就差之千里。还好黑松露菌可以一采下来,即刻装入密封的玻璃瓶中,加橄榄油浸之,那些油,也当宝了。
豪华绝顶的吃法当然是整个生吃,削成片,淋上点油,净食之。一个金桔般大的松露,就要好几千港币。一般高级餐厅即使有了,也都只是用个刨子,削几片在意粉或米饭上面,已算是贵菜了。
*贵的食材配上*便宜的,也很出色。像用黑白松露来炒鸡蛋,也是天下绝品。
意大利人的吃法,还有一种把芝士溶化在锅里,像瑞士人 的芝士火锅,削几片松露去吊味,叫为Fonduta。
现代阔佬发明了另一种豪华奢侈的,是把整粒的松露菌用 烹调纸包起来,外层涂上鹅的肥膏,再在已熄而尚未燃尽之木 头上烤之,吃后会遭阎罗王拔舌。
当然黑白松露菌都能在中菜入馔,我们蒸水蛋上撒上一些,或拌入炒桂花翅中,味道应该吃得过的。
木耳
菰类多数会发出芬芳,但是黑色的或白色的木耳,一点香味也没有,人们吃它,全因口感,那种爽脆,很难在菰菜和肉类中找到。
白木耳又叫银耳。样子像个绣球,煞是漂亮,通常是晒干了卖,因为极有营养价值,所以可在药材铺中找到。
如果要陈述它的好处,可是录之不尽,什么润肺生津、滋阴补阳、健肾强精等等皆是,不得忽略的是它含有大量的胶质,对皮肤有滋润的作用,令其恢复弹性,减轻皱纹,是天下女人的恩物。
有钱的人当然可以去吃燕窝,但用科学去化验,白木耳的营养成分并不比燕窝差到哪里去,价钱倒有天渊之别。
用白木耳来煲汤是一流的,弄几块排骨,加点蜜枣,就能煲出一锅很浓很稠的汤来,但是要讲究火候,否则会把白木耳煲得全部溶掉。它也是斋菜中一种很重要的食材,煎炒炖皆可,因为个性不强,和任何的蔬菜或豆类都配合得极佳。
凡是模仿燕窝的菜肴,银耳都能派上用场,洛阳有种流水宴席,其中一道菜是把萝卜切成细得不能再细的丝,再以高汤炖出来,的确有点像燕窝,但是如果把银耳也剁成碎片混进去,那么口感更是像得十足。
做成甜品时可用枸杞、鸡蛋一起炖。将银耳切得极碎,掺在鱼胶粉中结成冻,也是夏日的恩物。和白木耳一比,黑木耳的身价即刻降低,都要怪它的外表黑漆漆,但营养价值是一样的。一个叫银耳,黑木耳连铁字都用不上,但也有个美名,称之为云耳,来自乌云满天吧?
黑木耳吃起来和白木耳的口感不同,有很雄厚的滑润黏液,它能将留在人体的杂物黏住排去,所以我们不必花那么多钱去买排毒药了,多吃便宜的黑木耳就是。
黑木耳是做上海烤麸的一种主要食材,有了它便像吃到肉,故有“素中之荤”之誉。日本关西人的拉面,也把黑木耳切成丝铺在面上,较昆布好吃。我们做起甜品,一半白木耳一半黑木耳,用冰糖炖之,美丽又美味。
黑白木耳
木耳,分黑和白,又名桑耳、木蛾、木菌、木茸、银耳。黑木耳外形像耳朵,英文名也叫犹太人的耳朵Jews'sE&r,法国人叫Oreil leDeJud&s,德国却是Jud&ohr。白木耳的英文名则是WhiteT rewel la。
从山区到平原,木耳的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能出产,幼菌一黏枯枝,就能长出木耳来。
新鲜的木耳口感爽脆,可直接入肴。晒干了,吃前浸水恢复,鲜味不失。也当成药材,野生银耳自古以来被称为重要补品,非常珍贵。当今已大量人工种植,市价亦便宜。
黑木耳的热量,一百克之中有三十五卡路里,白木耳较高,有四十九。营养成分已经确定,均含糖、磷、钙、铁和维他命,具清热补血的功能,黑木耳还被中医认为可以预防白发多生呢。
含有的植物胶质是无疑的,能吸收消化系统中的铁质,功能较吃蒟蒻强,又带有香味,更容易入口。
选购木耳是以外形完整的为标准,呈半透明者佳。求无杂质的,洗净及去掉根部即可食之,干木耳则浸清水发之。
口感极好,甚有咬头,日人称之为木水母Kikurgso,像海蜇之故。
醋拌三丝就是把黑木耳烫熟捞起,沥干水后切丝,另配红白萝卜,也切成豆芽般幼细的长条,放入碗中,加入白醋、盐和一点点糖拌成,上桌时撒上芫荽,是极悦目和可口的前菜。
当成汤,著名的酸辣汤不可缺少黑木耳丝。白木耳汤则是泡发后,下些瘦肉或排骨和番薯一齐煲。
做成斋菜,把油条炸脆,切块,加入黑白木耳,用醋炒之,非常美味。
有道叫木耳卷的,是将木耳和红萝卜切丝,加豆芽、芹菜、金针菇,用腐皮包起来炸,吃时点酸辣酱。
因为木耳本身味淡,是做甜品的好材料,用冰糖、白果、红枣来炖,味道和口感并不比燕窝差,营养也极为丰富。
将木耳剁碎,加大菜糕或鱼胶粉,撒入糖桂花,放入冰箱,做成冻,亦上乘。
叶菜
以叶子入馔的食材,都是叶菜。
代表性的有三种:枸杞叶、番薯叶和辣椒叶。
枸杞叶*普遍,不逢时节叶子很小。到了秋天开始肥大,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一叶叶折下来,剩下来的干茎粗糙,是不能入口的。
通常是用来滚汤,买猪肝三四两,切成薄片,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厨艺不足,那么请卖猪肉的小贩代劳可也。有些人买了回家,还用牛奶来浸一浸,说是味道更佳,共实浸浸清水,已可。
水沸了,放枸杞叶进去,等汤再滚,就能灼猪肝了。切记不能过火,否则僵硬。这道汤就那么快捷完成,实在容易。
当今的人一看到猪肝就像遇到一大块胆固醇那样吓破胆,所以用瘦肉片代之。这么一来,滚出来的汤一点味道也没,前功尽弃。
如果一定要吃得健康,除了肉片之外还得下江瑶柱,而且不可吝啬,选大的放个五六粒以上,滚出来的汤才算勉强可喝。
用枸杞叶滚过的汤,颜色有点灰黑,但不影响滋味,叶子咬嚼起来甘甜,与一般的蔬菜不同,口感甚佳。
另外一个做法,是用皮蛋、豆腐和鱼片来滚汤,把枸杞叶子浸熟为止。
辣椒叶的炮制,通常与枸杞叶一样,很多食肆都做鱼汤浸辣椒叶,再撒上一把泡好的红色杞子点缀,更加好看,辣椒叶并无辣椒的辛辣,但也较枸杞叶刺激。
番薯叶一般是灼熟后吃,不加浓油的话,有点刮舌的感觉,并不美味。
所有叶菜都应用浓油,而且禁用植物油,要猪油配搭才完美。白灼后舀了一汤匙凝固成白色猪油淋在叶上,让它慢慢溶入叶中。
或者,将叶菜切成碎茸,用猪油和猪油渣去煲,吃剩了放入冰箱,想起再加热,是种又方便又好吃的菜。
构杞、辣椒和番薯都很粗生,家里有花园的话,或在阳台种在花钵中,一下子就生出叶来,摘了做饭,新鲜又美味,不妨一试。
马兰头
马兰头,是中国独有的野菜吧,除中国人之外,没听过有其他地方人会吃,而中国之中,也只有江浙人懂得做,粤菜、川莱、鲁菜中并无以马兰头入馔的。
明朝人的一首《马兰歌》中唱道:“马兰不择地,丛生遍石麓。”可见它并非人工培植者。当今也许有人种马兰头吧?南货店的供应特多,季节性也拉长了,不限于二三月间。
又名兰菊、鸡屎藤、竹节草、红梗叶等,各乡村都有它的土名字,有传说马兰头这个名字来自马儿喜欢吃它,但没有根据。若马喜爱,养马竞赛之人早已大量购买饲喂。马兰头的名字应该是它粗生于马路,拦住了马儿得来。
到了夏天,马兰头高至二三尺,叶绿有齿状纹,开紫色花,后结细籽,入冬跌入泥中,二月生苗,茎是赤色的。
*初不会吃,称马兰头为恶草,后来学会烹调:将嫩叶苗灼熟,水洗去辛味,再拌油盐食之,发出特殊的清香,故古人又叫它十家香了。
香港人接触到马兰头,是由沪人带来的,南货店中出售,上海菜馆里也常当它是凉拌头盘,做法是把马兰头灼熟后切得极幼细,亦将豆干同样切细,混在一起,加盐,淋上麻油而食之。奇怪得很,功夫细的铺子做出来的就好吃,切得太大了,一点香味也没有。同是马兰头头盘,有天渊之别。杭州菜做得又比上海菜好,香港的“天香楼”做的马兰头,应视为典范。
除了凉拌,马兰头食法多了,但不为港人所熟悉。其实用火腿、虾米、鸡丝和马兰头剁为馅,拿来做包子,味道也是一流的。
做羹的话,剁肉碎为味,加以豆腐的白,马兰头的绿,又香又美。
古时上海也有入把马兰头晾成干,用来焖猪肉,但此菜已失传了。
《随园食单》记载:“马兰头,摘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可见和春笋的配合也极佳。
从南货店里买了马兰头和草头,再在市场中买豆苗,三种菜下绍兴酒来炒,也妙不可言。
芹菜
芹菜Celery有个家族,首先分中芹和西芹。
前者茎叶瘦小,后者肥大。中芹亦有水芹菜之分,长于湿地,生白色小花,有阵异香,可制香薰油。
种植一二年后便能收成,芹菜味道有个性,不是人人能接受,爱上了则吃出瘾来。
中芹多用作炒菜的配料,亦能当冷盘。
西芹生吃居多,当成沙律,但也可以用盐醋渍之,日人将芹菜煮熟后,在上面撒上木鱼屑,淋以酱油,是清淡又美味的吃法。
很多人不知道,原来西芹的头也可当菜吃,叫为Celeriac,它和西芹是同一祖先,后来变种而成,肥大的根部用来煮汤、炆肉,生吃也行,味道相当古怪。
日本人喜爱的三叶Mitsuba也属于芹菜家族成员,吃不惯的人说有点肥皂味,通常用来撒于汤上,有时炖蛋亦派上用场,七月时吃*合时。
叫为西洋芜荽的Parsley又是芹菜亲戚,样子像东方芜荽,但是较为粗壮-,味道也不一样,通常是切为碎片,和牛油白酒一起煮白汁,烧蛤蚬等海鲜*为美味。
意大利的西洋芫荽样子像东方水芹菜,也似西洋菜,多数是切碎了撒在意大利面上,有时也用来煲汤。
英国的Fiorence Fennel,有洋葱式的头。长出西芹的茎叶,它也是芹菜的变种,叶可煮鱼,茎烧肉,有除腥作用,这种蔬菜并不普遍。
芹菜被佛教徒称为荤菜,与辣椒和韭菜一样,但在一般家庭,芹菜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食材,西芹有些带甜味,更惹人喜欢。
中芹的味道,*适合与牛肉相配,清炖牛腱,*后下中芹,美味无比。
西洋名字,除了Celery之外,水芹菜叫为Water Dropwort,三叶则称为Japanese Homwort。
在意大利点菜,看到8epan0的就是西芹。认识多一点,在欧洲旅行时方便得很。
莴苣
用了莴苣这个正式的名字,反而没人知道指的是什么。因为可以生吃,广东人干脆叫它为生菜,分成球形和叶状两种,前者叫为西生菜,而叶状的是中国种,没加一个西字。
台湾人俗称莴仔菜或妹仔菜,粗生,用来养鸭,鸭字的发音在闽南语中读成A,所以餐厅里为了方便,就叫A菜。
大陆人则叫成油麦菜。
味道甘而带苦,很独特,只有人类喜欢,虫则避之,所以这种蔬菜很少虫蛀,不用杀虫剂,很放心生吃。
折断了叶梗便会流出白色乳液,中国人说以形补形,给坐月子的妇人吃,希望她们多出乳液的传说,没什么科学根据,但是它含有亚硝盐阻断剂是被发现的,亚硝盐是一种致癌物质,有了阻断剂,莴苣便是一种防癌食物了。
洋人清一色地生吃,很少听到他们煮熟,不过有些家庭主妇煮青豆时,也爱加莴苣来调味,倒是常见。
中国人一味生炒。油下锅,待出烟,加大量蒜茸,爆至微焦,便可以炒了,因为没什么肉类,一般师傅都下点味精和盐。
精湛的厨师会以鱼露来代替盐,有点腥,味便不寡,又洒绍兴酒,更起变化,不用味精,一点点的糖,是允许的。
因为很快熟,半生也行,所以在炒饭时也有很多人喜欢把莴苣切碎后加入,兜两兜,就能上桌。
著名的炒鸽松就是用片莴苣包来吃,将叶子不规则的边剪去,变成一个小碟子,形态优美,吃时在叶上加点甜面酱。
韩国人也是生吃的,用来包猪肉,把卤猪手切片,放在莴苣上,加咸面酱、生蒜头、青辣椒来包,*厉害的是放进一颗用辣椒酱腌制过的生蚝吊味,更是好吃。这种猪肉和海鲜的配合吃法,也只有韩国人才想得出来。
日本古名为乳草,从它流出白色的乳液得来,当今已没人知道这个叫法,都用拼音念出英语的Lettuce,也多生吃,煮法*多是灼了一灼,淋上酱油或木鱼汤,叫为汤引Yubiki。
白菜
白菜,所有蔬菜中*普通的一种,中国老百姓喜欢,日本料理不能缺少,韩国人不可一日无此君。
汉字名称分为大白菜、小白菜、津白、黄芽白等等,但英文名却总称为中国包心菜Chinese Cabbage罢了,洋人永远搞不清楚的。
白菜的种类也数之不清,茎幼叶大者,全身是茎者,有圆形、炮弹形、长形等等,大起来相当厉害,记录中有数十公斤一棵的。
一年四季皆生,叶分开后露出黄色的小花,但多数是包心不开花的。
叶绿色,也有黄色,有些全白。世人都认为原产地是中国,但西方也长白菜,植物学家研究,是由其他蔬菜变种而来。
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并包括了钙质、铁质等等,营养上不比包心菜或椰菜差。
*平凡的蔬菜,但做法千变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吃白菜,几乎所有的烹调法都适用。
生产起来,数量惊人,吃不完,*基本的就是拿去泡了。由原始的盐水泡白菜开始,到揉上芥末为止,中国泡菜离不开白菜。
日本人也一样,加盐、加一颗辣椒,就那么泡了,泡一夜就可吃,称之为一夜渍。
韩国人泡的就较考功夫,他们把盐、辣椒粉、鱼内脏、虾皮、鱿鱼等等夹在白菜瓣中,一页又一页加进去,泡个一年半载,发了酵,带酸,每餐食之。又有老泡菜,可以泡上几年的,味更浓,有点像中国的老菜脯。
打边炉时,白菜也是*重要的食材之一,煮一煮味道就出来,煮久了,烂了,又有另一番的滋味。日本火锅,不管是鱼是肉,也一定放白菜。韩国火锅,泡菜代替了白菜。炒猪肉牛肉羊肉,皆可用白菜,有些人嫌茎太硬,炒过后在镬上盖盖,炆它一蚊,更入味。
山东人包饺子,也非白菜不行。当然,它并不比韭菜鲜,但是中国人就是爱上那种淡淡的菜味,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也说明了为什么西餐中永远不以白菜入肴了。
……
蔡澜,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这本书写的是中外饮食中最普通最常见的蔬菜、水果、鱼肉和调味配料等。写菜谱不难,难的是像蔡先生一样一一自己去尝试,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吃,好吃不好吃,招致这位老吃货的吃法来吃,相信一定能饱你的口福。
——绿茶新京报
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生于新加坡,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电影制作,之后长期任职邵氏、嘉禾东南亚两大电影公司。监制的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重案组》等多部成龙主演的巨片。
蔡澜先后在东京、纽约、巴黎、汉城、台北、巴塞罗那和曼谷等地居住过,通晓多国语言。曾向冯康侯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向丁雄泉先生学习绘画,闲时写写书法、刻刻图章、画画花草以自娱。后又以美食专栏闻名,近年来又不断组团旅游,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写遍天下。蔡澜小品文谈吃、谈喝、谈文艺、谈电影、谈老友、谈风物,题材不拘,有著述《草草不工》、《狂又何妨》、《秋雨梧桐》、《放浪形骸》等几十种行世。
老味道 本书特色 《老味道》被逐渐遗忘而且失传的老味道都在这里!一篇篇成长于台湾光复初期的回忆记录,由吃食怀想童年,以岁月酿造而成的好味道。老味道 内容简介 《...
火候 本书特色 餐饮业老板、主管和从业人员的工具书,厨师培训手册。掌握火候是烹调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厨师的基本技能火候 内容简介 一套专为餐馆、酒楼老板、各级主管和...
现代人食谱:家常素菜 内容简介 素菜也是家居食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书就向你介绍了如何做好清口宜人的素菜。书中主要讲解了菜心豆腐丸、藕杞长生汤、凤窝木耳、梅菜...
《Cimatron 13 五轴数控加工实用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是全面介绍Cimatron五轴加工的实用教程。首先从整体上介绍Cimatron五轴加工模
经典面包制作大全 本书特色 51种人气面包,700个必学诀窍,日本名师亲自传授,超级简单易学!吐司、奶油卷、法国面包、意大利面包棒、水果面包,五色缤纷,妙香飘溢...
团购:蔡澜食单8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美食家蔡谰先生数十年心血之作★ 按地域分为中国卷、日本卷、东南亚卷,余者统归入世界各地卷★ ...
《一个人的美食跑跑跑》是近日风靡中国的超人气绘本天后高木直子全新绘本,由天闻角川引进,11月5日发行上市。这次高木直子将对美食的执着,对运动的热爱化作质朴的文字...
厨房里的哲学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美食文学爱好者1法国传奇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代表作,有“饮食圣经”之称,热销两百年,影响深远;2民国时期即引入中国,钱锺书...
中华饮食文化 本书特色 中国人素来重视饮食。相应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的丰富。但是,很多人一听到饮食,都只是想到了烹饪饮食。其实,我国饮食文化不仅于此,它还包括了茶...
团购:美食侦探系列8册 本书特色 “美食侦探系列”全8册,全彩图文,带你探访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各地城市的美食味道,每册作者均是“混迹”于当地美食圈的达人,...
我有故事与酒:10000次与鸡尾酒相伴的时光 本书特色 ◆国内独一三段式活页设计创意美食书◆将美味拆成三个部分◆23种装饰x23种基酒x23种调味◆幻化出超过一...
难得自己动手制作,不管味道活外观都得讲究才行!若能听到一声,“就像店里卖的一样~”那就更让人兴奋了❤本书介绍了许多值得一做
中华茶道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精装,线装书局★ 100%原木浆纸,环保认证油墨,锁线工艺,书名烫金;字迹清晰,保护眼睛★ 收录茶史、类别、茶具、茶艺与冲泡技...
我的第一本面包书 本书特色 在《我的*本面包书》中,石泽清美女士将其近10年的面包制作经验大公开,从面包制作材料、工具的选择,到常见专业用语的解析以及常见问题大...
有意面,不孤单:快煮慢食的10000种意面 本书特色 人生那么短,美味不重样!美味三次方活页系列,没想到你是这么善变的美食书国内三段式活页设计美食书,将美味拆分...
《川菜杂谈(闲趣坊)》讲述了:车辐善吃、懂吃,且身经各种场面,广交三教九流,广识士夫名流,与张大千、谢无量、李(吉力)人诸
蔡颖卿——台湾著名畅销书作家、生活美学家,经营一间生活工作室,养育两个女儿,对生活有着天赋般的热爱和用心。生平最大的志愿是为家人经营出讲究而不奢侈、精致而不浪费...
爱上香榭丽舍的滋味-西点大师的果挞坊 本书特色本书作者埃里克•兰拉德(Eric Lanlard)是法国一名著名的糕点制作师,制作各式各样的挞、派是他的...
好吃易做凉面凉菜 本书特色 50道家常凉面,108道美味凉菜,凉面、凉菜打折吃,清爽度过炎热夏天。每道凉面、凉菜都由专业厨师指导做法,步骤详细,配比准确,不仅能...
高木直子,1974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插画家。主要作品包括:《一个人的美食跑跑跑》《150cm Life①~③》《一个人住第5年》《一个人的美食之旅》《一个人漂...